为了保护工程沿线的水质,广东省先后出台了13个法规及文件,以确保东深供水水质,深圳市还成立东深公安分局,专门负责守护这条生命线工程。从源头到沿线保护,东深供水工程已然成为了国内跨流域调水和保护水质的典型样本。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那腔“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壮志豪情,早已深埋在全长83公里的东深供水线之中,也深埋进3万多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的血脉里。只不过,当香港的水龙头不间断地流出哗啦啦的自来水,那声音,似乎又在讲述那段同甘共苦的辛酸岁月,那份不可磨灭的骨肉亲情。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复兴正砥砺前行。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面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等重大挑战。使命光荣而艰巨,更需要新时代的建设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建设者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祖国永远是香港的靠山,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央都是急港人所急、想港人所想,全力维护和增进香港市民的福祉。”香港经济学会顾问刘佩琼表示,东深供水工程建于国家困难时期,与如今的港珠澳大桥共同成为象征香港与祖国血肉相连的伟大工程。
一代代平凡又不凡的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彰显着时代价值。
像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那样,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深化促进与港澳地区交流交往交融,共同筑牢民生福祉,我们就一定能携手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梦想。
56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不间断对港保障供水, 构筑了一道情比金坚的供水“生命线”。
4月21日,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群体荣获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称号,部分建设者代表被邀请至北京录制节目。赴京路途中,77岁的首期工程建设者何霭伦难掩激动之情,向身旁的女儿讲起这段历史往事,一幅幅时代画卷徐徐从东江展开。
说起香港,我们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香港的电影。然而,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1965年,横扫香港票房,创下当年中西影片最高卖座纪录的,竟是一部名为《东江之水越山来》的纪录片。
1965年的东深供水工程落成庆祝会上,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收到港方两面锦旗,分别写着“江水倒流,高山低头;恩波远泽,万众倾心”“饮水思源,心怀祖国”。56年过去,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输送了大半个三峡水库的水量,并保持着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的质量。东深供水工程高速建成的背后,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这项重大工程的背后,站立着千千万万像林圣华、佟立辉这样的建设者。他们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无私奉献,为保障香港供水贡献着力量。
香港8成用水来自内地,50多年前,为保障香港用水,中央决策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几万名建设者奋战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这条全长83公里的供水保障线。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又对工程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扩建改造,截至去年底,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优质对港供水2万多天,累计对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
许多人知道,供港水用的是东江水,可香港不在东江流域,如何引东江水至香港?这就不得不提一项巨大的输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东江—深圳供水工程)。50多年来,它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通过供水合作、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人员密切往来,粤港两地的相互了解、亲情与互信不断提升,也极大促进了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50余年东江水,映照了粤港两地从血脉相依到互助共融。
因为缺水,香港一度沦为臭港、死港、几乎陷入绝境!54年风雨兼程,东深供水工程成就了美丽的“东方之珠”,经历了许多变与不变。它变得更大、更美、更可靠;而不变的是,祖国母亲对香港同胞的关爱之情、以及日夜流淌的东江水。
东深供水工程见证着珠三角的改革开放。起初,东江沿线制造业迅猛发展,污水偷排时有发生。随着政府以及民众对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东江水开始恢复清澈。如今河道两旁再不见偷排暗渠,成群水鸟在江面上嬉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东深供水工程,静静地守护着三地百姓,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
新闻中心 出品 | 编辑:杨格 美编:林若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