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沿途有你》端午假期推“血脉中华”生共鸣,梁振英畅谈内地港人子弟学校吸引60万人观看

2022-06-09 15:28 来源:南方网 陈晨

  上周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专题片《沿途有你》第二集在TVB翡翠台推出。本集主题为“血脉中华”,展现了多次天灾面前,香港、内地血浓于水,相互扶持共克时艰的历程,还首次透露了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为何能如磁铁般吸纳世界各方英才的奥秘。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三年以来,越来越多香港青年积极融入大湾区,在这片广阔舞台发挥聪明才干。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更是在片中畅谈内地港人子弟学校的办学初衷。第二集适逢端午节假期推出,唤起了人们共同的“中国心”,迄今吸引60万人收看。该片还可在翡翠新闻、MYTvSuper、埋堆堆等APP,以及全港电视机顶盒点播收看。第三集将于6月12日晚播出。

  池塘太小养不到大鱼

  血脉相连、发展相依。随着越来越多香港人来到内地生活、工作,港人子女在内地如何成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梁振英牵头创办的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今年九月将在广州南沙开学。

  谈及学校为何取名“民心”,梁振英说:“香港青年人的未来发展,在于他们是否能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现在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平台大,给各行各业有着各种志趣的青年人都有很大的发展机遇。香港的青少年能够把握这个机遇,在于他们是否能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他们能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又视乎他们的心是否能够同内地相通。心相通之后,相信他们可以更加好地利用国家发展的大机遇。我们归根到底是希望香港的青年人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要有香港根、中国心、世界观,他才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人。说得直率一些,如果池塘太小,是养不到大鱼的。”

  至于为什么选址广州南沙,梁振英解释说,因为南沙离香港近,在香港西九搭高铁去到距离学校大概五分钟车程的庆盛高铁站,只需要十五分钟。它是整个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的几何中心。“我希望在这个民心学校里,课余的时候、周末的时候、短假期的时候,同学可以由南沙出发,通过乘搭巴士、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去好多地方,观世界、长见识。”他举例,比如在南沙,就有一个大型中日合资汽车厂,每年生产一百万部汽车,如果有同学对这方面感兴趣,是能启发到他们向自己的志向迈进。如果在香港读书,无论书本怎么讲,没有去过现场看过,这种心志难以得到启发。

  梁振英还坚信,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当中是有很重要的功能角色作用。“香港可以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但是往往内地不知道香港的功能是什么。”他以伦敦为例,“很多人以为国际航运中心等于一个码头、货柜港。伦敦是世界上最有名,赚钱最多的国际航运中心,但是它是没有货柜码头的。他们是在写字楼里面做船舶的买卖、租赁、融资、保险、注册登记以及相关的法律服务。”

  梁振英认为,这些正是香港可以做的,可以配合国家成为一个造船大国、航运大国。但要克服“双方都不知道”的问题。于是,他向广州提出利用南沙作为一个平台,促进整个广东,包括广东大湾区城市和香港的合作。

  留美教授为何要回香港办大学?

  回归后,背靠祖国的香港就像一块“磁铁”,除了资金、市场,更有一大批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具的各界精英来到了这里。1988年,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毅然放弃了国外名校的教职,带着热诚、学问、能力来到香港,与十多名留美学者一起,同创了香港科技大学。谈及当时所做出的这一决定,吴家玮说:“当时我们希望能够在回归后的香港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们觉得一定要回来,1997年以后的香港一定是会更好。”

  从1992年起,吴家玮开始推动香港科技大学进入内地。“可以说我们是第一个进去(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吴家玮深信,“香港的发展一定要用腹地,一定要走进内地才有前途。”

  吸引近25万非本港优才在港工作

  25年来,为促进香港与内地人才交流,香港入境事务处也适时推出相应政策,积极配合并方便人才进入香港的安排。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副处长郭俊峯介绍,2003年,香港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让一些内地的优才和专业人士来港工作。截至目前该计划共有约155000名申请人,获得工作签证来香港工作。另外,由 2008年5月至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也吸引到约92000名申请人获得工作签证留在香港发展。2018年6月,特区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迄今吸纳世界各地约200名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科研工作。

  1989年出生在内地的张欣宇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深圳读完高中后,2008年考入香港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结婚、生子、立业。在他眼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香港必然是国家和外部世界的一个交流的重要桥梁,担当着“中间人”角色。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地市场将有更多需求,而这种需求给了香港一个机会,“去发挥我们无论是在金融、航运、物流、贸易方面种种的专业优势。”张欣宇说。

  7天建成方舱医院创造与时间赛跑奇迹

  内地人才为香港发展注入“新血液”,但跨越地域的血脉交融并不仅限于此。

  今年2月,香港遭遇了开埠以来最为严重的疫情。超过118万人染疫,9000余人死亡。最危急的时刻,中央全力支持。除了在落马洲河套建立应急医院,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与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九龙与新界新建8处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令香港市民震惊的是,才用了七天,中央援建的青衣方舱医院就竣工交付,创造了与时间赛跑的奇迹。

  “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其实我们是在这里救命,很多人需要这些方舱去度过这个难关。”建筑署署长何永贤形容参与此次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设施项目,好像参加了一场“建筑界奥运会”,不断在破世界纪录。她期待,可以在疫情之后,回到内地学习交流,“三四日我想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回来。”

  抗疫义工诉心声:“我是红色的”

  中央系列援港抗疫措施也极大提振了香港市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香港义工蔡达豪说:“有内地来的专家给我们指引,还有一些快测试剂、医疗包,这些都是中央给我们的。没这些支援,我们根本无法承受第五波疫情。甚至有不同政见的义工,他先入为主了,我解释给他听,我们其实是为香港服务,不要把“政治”摆进你的思想里。如果你硬要我说个颜色,我会告诉你,我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珠的中国人。我是‘红色’的。”

  南方网记者 陈晨  

  更多精彩:

  《沿途有你》第一集《“特”区之路》

  《沿途有你》第三集《共筑湾区》

  《沿途有你》第四集《经济香港》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