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六集系列专题片《沿途有你》第三集《共筑湾区》在TVB翡翠台播出。本集主持人陈贝儿走近粤港澳大湾区内港珠澳大桥等重大民生基建项目,发掘内地与香港合作无间构建城市生活空间的创新,实地感受了智能政务带来的巨大便利,共吸引约65万香港市民收看。除电视外,该节目还可在翡翠新闻、MYTvSuper、埋堆堆等APP,以及全港电视机顶盒点播收看。第四集将于6月19日晚播出。
香港方舱医院“七天奇迹”背后这样解决难题
2020年香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央支援建设了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同时将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临时检疫中心;今年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中央再次支援建设的6个临时性社区隔离治疗设施(方舱医院)与竹篙湾和启德的两个永久性社区隔离治疗设施项目。
方舱医院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这对于承建方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新伟介绍,青衣方舱医院要求七天建成,需要提供6000个病房,工厂为此开启了流水线运作,以加快生产效率。“一下子集中这么多人手,最高峰时有12000人,这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为了达到香港的标准要求,很多都是独家生产的,一万个单位的永久的MiC(组件),而下游供应商供应能力有限,所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在珠三角广泛寻找符合香港标准的供应商。”
大型构件预制难度有两个关键点
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主持人走访了中交三航新会航建公司的大型工程构件工厂。这里行经港珠澳大桥、距离香港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生产了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东人工岛的防波堤所用到的预制件。据中交三航新会航建公司支部书记李军涛介绍,从1999年开始,公司陆续参与了湾仔泵房预制、湾仔沉箱预制,星光大道工程梁预制,及屯门公路工程梁预制等20多个项目。通过在内地预制构件,再运抵香港加建的办法,不仅缓解了香港建筑人力压力,还把内地建筑理念带到了香港。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李军涛回忆,香港人工岛过水箱涵单个重量达到5100吨,而香港人工岛靠近香港机场,有限高要求,无法使用大型起重设备。通过多方实验以及与香港工程师的密切沟通,工程师们最终采用水密检测方法,30多个预制件无一漏水,顺利完成安装。
这些大型预制件的制造难度在哪?如何运到香港?
李军涛说,大型构件的预制难度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上船,二是在香港如何下沉安装。“我们针对这个难点,我们采用了直接在半潜坞上预制的工艺。在半浅坞上预制好了之后,到香港指定位置半浅坞下潜,这个构件会浮起来,然后托运构件到指定位置下沉安放就可以了。”
对于要在船上面完成浇灌,李军涛说,他们设计了轻量化的模板,同时,在于混凝土的运输上,采用了“地泵”加“泵车”中间接力这种混凝土运输方式来完成浇筑工作。
回归25年香港面积增加了1.7%
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环海造就了香港有发展的空间。“由回归以来香港的土地面积已经从1095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14公里,增加了19平方公里,就是1.7%。”香港特区地政总署署长黎志华说,这些增幅主要都是由基建带动的填海工程带来的,当中最大规模的就是赤鱲角新机场。“竹篙湾迪士尼乐园,以及在沙田白石角的科学园,都是填海得来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化了一些新市镇的发展计划,包括了有将军澳、东涌和天水围。”
黎志华说,香港如果单靠移山填海的话,在发展的速度和空间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掣肘。“但是在国家的支持之下,由十二五规划开始,把香港和澳门有个港澳专章,在基建发展方面和国家接轨。跟着我们看到是,高铁的开通、港珠澳大桥的落成,以及更加多的口岸的启用,促进了人流物流方面的合作。”他说,“现在更加重要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不再只是一个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我们是可以面向澳门特区和九个广东省的城市,总共面积是有5600平方公里以及8600万人口,这成为了香港的人才库和一个很大的市场,对于香港上一个新的台阶的话会有个更大的促进作用。”
内地也能办理香港事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如今越来越多香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有的地方开设了跨境通办专窗,帮助身处香港的港人也可以处理内地事务。“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李茜介绍,“疫情之后,香港回江门办事几乎停了,有些着急办理公司业务的,可以在香港通过远程自助办理营业执照,解决了他不用回来,公司照开 、业务正常开展的难题。”
据了解,服务专区透过“自助服务+人工服务+远程视频”的服务模式,令港人可作跨境办理超过400项江门政务服务,包括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税务、人社、社保、公积金等。服务专区以秒批秒办、远程视频办、自助办等模式帮助港人港企,提升大湾区企业和香港市民跨境办事的便利度。
港铁在内地“复刻”经验反哺香港
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无间融汇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轨道交通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世界极少能够盈利的地铁公司,香港地铁在数十年与内地城市的合作中,将香港管理模式输出内地,进而总结经验,反哺香港。
深圳地铁四号线贯穿深圳南北,福田口岸站与香港落马洲地铁站对接。这条于2011年开通的线路突破了以往主要由政府投资为主兴建地铁项目的模式,由港铁(深圳)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并管理营运。港铁常务总监刘天成向主持人介绍,深圳地铁四号线的建设参考了香港不同的经验,引入了“铁路+物业”的综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的社区发展,同时释放了土地价值,帮助铁路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缔造社会、政府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截止目前,港铁在北京、杭州、深圳营运或在建中的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总线路长度已经超过360公里。港铁与内地的合作日益深入。随着今年香港东铁线开通香港岛会展中心站和金钟站,由罗湖站或落马洲站去到香港岛只需五十分钟,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变得更加发达与紧密。
大国建造助香港水资源多元化
香港不仅地窄人众、三面环海,很多规划都要因地制宜。城市供水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香港淡水资源缺乏,难以自给自足。尽管东江水确保了香港长期供水稳定,但背后仍存在隐忧。面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发展用水量增加等多种因素,特区政府认为需要采取水资源多元化策略,于是正式推出将军澳海水化淡一期工程。
香港水务署署长卢国华在片中介绍,工程采用创新施工技术令工程效率及工地安全性提高。将军澳海水化淡厂一期工程建成之后,每年可以提供五千万立方米(淡水),相等于香港食水总用量的大约百分之五。未来有需要可进一步将产水容量提升到每年一亿立方米。
南方网记者 张诗雨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