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23岁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一案引发关注,媒体报道“女孩被下药”“作案手法国内少见”后,警方尸检鉴定书中“七氟烷中毒”的细节引起了科普博主们的讨论。
对于七氟烷能否“一捂就晕”,粉丝超过200万的@妇产科的陈大夫认为可行,其竟用七氟烷做实验,将自己捂晕,目前相关视频已删除,其微博已关闭。
一起不同寻常的命案,引起公众对麻药七氟烷的关注,并引发七氟烷能否“一捂就晕”的争议。这名妇产科医生为保住自己的专业形象,竟然以身试药做实验,最终将自己迷晕。但如此“科普”很不妥,“副作用”明显,或会变成传播违法犯罪的“经验”。
七氟烷属于吸入性麻醉药,是处方药,但并不在《麻醉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中。也就是说,七氟烷并非“管制药品”,民众通过药师开处方就容易获得。而“佛山23岁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一案,将这种原本很不起眼的麻药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实验证实七氟烷确实能“一捂就晕”,而这种麻药又很容易获得,那么就会有一些不法人员效仿,利用七氟烷“一捂就晕”的手段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使七氟烷等麻醉药品的社会危害性增加。这类“科普”实验,实在不该去做!
现实生活中,一部分麻醉药品并不是“管制药品”,不法人员容易弄到手,社会危害不可小觑。“佛山23岁新入职女员工酒店内死亡”一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面对利用麻药实施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有必要完善此类麻醉药品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针对七氟烷等麻醉药品,公众已知晓其“一捂就晕”等药效,或已查明被运用在违法犯罪活动中的麻药,可以列入管制麻醉药品中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对一部分没有列入“管制药品”的麻醉药品,也要采取措施严格管控,对其溯源、流通渠道等各环节严格把控,堵住流入不法人员手中的漏洞。
麻药用好了是良药,用错地方便是“毒药”。但愿这起命案和医生迷晕自己的实验,能引起社会各界对麻药“副作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好麻药,防微杜渐,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文|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