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广州海珠区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桥中间,突兀的“钉子户”引发关注,从空中俯瞰,两车道之间夹着民房,就像人的眼睛,由此被网友称为“海珠之眼”,还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围观打卡。
好好一条直行路硬生生变成了弯路,而且据说大桥通车后极大地方便了周围群众出行,不难理解一些围观群众的气愤之情。有市民在接受媒体采访就直言,对这样以一己私利阻碍公共利益的行为“很痛心”。不过,换个角度看,既然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强拆,也就承认了对方的合法性。
较之此前网上流行的类似钉子户最后变成了“孤岛”,相关部门既没有断水电,还在桥下留了出入口。如此尊重屋主意愿又贴心之举,依然换不来理解和配合,显然更容易让围观者指责屋主。不过,倘若不是身处其中,也没必要强行用自己的看法来评判。碰到有人就是认准“死理”要一条道跑到黑,摆事实讲道理未必说得通。
十多年前,拆迁强制执行还很盛行的年代,被认为是《飞屋环游记》原型的,美国西雅图梅斯菲尔德太太那座夹在商场大楼之间的房子就曾颇受关注。当时报道说,开发商出价10倍收购,但老太太就是认为“我不想动。我不需要钱。钱没有任何意义”。
双方沟通过程中,开发商感动于老太太的二战经历,转为照顾她。两年后,老太太因病去世,为了感谢开发商照顾,便将房子赠给了他。想不到起初花10倍价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夜间就不是问题。
这并不是说,遇到这种情况都要熬到当事人去世。只是说,时移世易,有时候与其钻牛角尖,也许换个时间、方式,就会找到解决的契机。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北京一“钉子户”矗立在市政干道7年,一开始也是做不通工作,可眼见着周围高楼平地起,等自己想走了,却只能按照当初的标准补偿,最后感慨得不偿失。
还有当年浙江温岭那个“钉子户”,坚持了多年,等到路通了,自己的房子突兀地挡在中间,网络、媒体一聚焦,反倒促成了问题解决。
回到“海珠之眼”。有网友调侃说,大桥通车后,“估计住不到一年时间,只要不耳背就得神经衰弱,还得防止高空坠物”。显然,住在那里的舒适度降低了,安全风险有可能增加了。
还有这两天从媒体到网络的关注,会不会促使屋主转变态度?
这些都是变数。
既然桥已建成、且做了变通,这些变数能不能真正带来改变,除了相关部门借此多想想办法,恐怕就只能留给时间来解决了。
【作者】 张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