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南方网> 新闻

韩国书院申遗成功,网友无须“羡慕嫉妒恨”

2019-07-09 20:24 来源:南方网

  文|丁戈隆东

  “书院不是中国的吗?”“为什么韩国什么都和我们抢?”……

  日前,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朝鲜王朝时代9处主导推广性理学的教育设施以“韩国新儒学书院”之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随即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不少中国网友又酸又恨。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在千余年时间里,深深根扎于民间社会,散布于城乡村落。诚如田东江先生在《书院》一文中所言:“作为传统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一般可视为当时的‘高等学府’。”

  一般认为,书院起源于7世纪末的中国唐朝,盛行于两宋时期,今人耳熟能详的“四大书院”便是南宋学者吕祖谦提出的概念,而直到16世纪初,中国的书院制度与书院文化才传到朝鲜半岛。尽管韩国书院的肇始和中国书院似乎关系不大,但在援引中国书院制度、形成 “正轨书院”概念之后,才获得快速发展,中国书院制度和书院文化对韩国影响巨大。

  如今,韩国书院申遗成功,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中国书院没有申遗,却不该指责韩国。韩国书院申遗历时6年之久,韩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对书院高度重视,有关研究机构、政府机构、民间机构做了大量工作,此番申遗成功并不出乎意料。更重要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韩国书院申遗成功彰显了书院制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单对韩国,对中国同样是一种激励和促进,有助于更好保护传统书院,挖掘书院文化。

  至于中国书院为什么没有申遗,除了有关部门未予以充分重视,也与中国文明悠久、遗产众多有关,因为根据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两个世界遗产,其中一项还必须是自然遗产。中国书院没有申遗虽然有些遗憾,但对韩国书院申遗成功,我们应乐见其成,无须“羡慕嫉妒恨”。

  不容否认的是,韩国许多申遗项目在中国都能找到源头或类似者,比如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木匠、暖炕、武术、巫术、拔河、纺织工艺、传统民谣《阿里郎》等。所以,也难怪有些网友会认为韩国在与中国进行申遗“竞赛”,担心我们身边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韩国“抢注”。

  其实大可不必,一则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相较于韩国申遗的一些项目而言,我国的珠算、昆曲、铁画、木活字印刷术、凤阳花鼓、剪纸等更具有群众基础,甚至更有特色,品质毫不逊色于多数韩国非遗项目。二则申遗不像专利申报,不具有排他性,不代表别国申遗成功之后中国就不能申报了。正如韩国之前申请了“江陵端午祭”,我国后面也成功申请了“端午节”,这说明不同国家的申遗不冲突、不矛盾,完全可以共存甚至共享,共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传承。

  文化因多元而绚烂,因交融而发展。申遗的宗旨与使命,在于传承与保护这种将要失去土壤的文化形态,而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抢注”和“竞赛”。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申遗上,我们应该有充足的自信,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完全没有必要和韩国或其他国家在申遗上“锱铢必较”。

  相反,对他国的申遗成功,应当支持和欢迎,这样才符合申遗的本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深度~叮咚快评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