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完了,就不要再乱花钱了。”
过完春节假期,不少年轻人开启了新一年的省钱计划。
虽说最近“报复性消费”成为热点,但大家消费意愿能持续多久,可能要画个问号。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事实上,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消费基础性作用是在持续强化的。
资料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住行消费等传统消费显著增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尤其是,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5%,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
由此看出,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大有空间。
从另一方面看,经此一“疫”许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变化。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超九成年轻人表示,平时会有攒钱习惯,其中“抵御突发风险”“实现财务自由”“买房”是三大主因。可以说,每一项原因都很人间清醒,无可非议。
当现实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已经“很难了”,甚至还有专家提出对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难怪会引发网友集体回怼: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刺激消费不是逼人花钱,不能只惦记老百姓兜里的钱。有了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自然能放心花钱。
对此,近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专门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一定程度上来说,为“习惯性省钱”正了名,为“报复性消费”走向长期主义点燃了信心。
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是前提,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是保障。随着各行各业复苏回暖,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收入稳定是大势所趋。长期来看,还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格局,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才能不断释放内需潜能。
此外,获得感强不强,要看供给强不强,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是关键。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
只有提升供给质量,才能使内需得到更好满足。未来,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让供给体系对老百姓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
“小气、抠搜”这个锅年轻人不背,说到底,是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问题。
文 | 陆 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