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颜宁归来:为何选择深圳?释放什么不一样的信号?

2022-11-02 21:03 来源:南方plus 王庆峰

  “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于是,我麻溜儿地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

  11月1日上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将全职回国任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迅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30岁的清华正教授,“中国科学之星”,普林斯顿大学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9年以来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发表19篇论文……这样一位学术牛人,为何选择回国?为何选择深圳?释放了什么不一样的信号?

  为什么选择回国?

  无论在国内国外,学术圈高层次人才的自由流动都是常态,学者们往往会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特定阶段最合适的选择。

  在解释为何回国时,颜宁表示想去打造一方平台,同时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合理机制,说明科研平台和科研环境对一个人选择至关重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上年提升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中国能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吸引越来越多科学家选择中国的原因所在。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据《南华早报》报道,仅2021年,就有超过1400名原本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回国,同比增加22%。这充分说明,颜宁的选择不是个例。中国正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球人才高地。

  为什么选择深圳?

  在很多人看来,颜宁和深圳有点“双向奔赴”的意味。

  《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评价深圳是“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而颜宁在演讲稿中这样说,“深圳年轻朝气蓬勃,有无限可能,是梦想之都”。

  在深圳医学科学院坐落的深圳坪山区,截至2022年6月,已聚集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近千家,数量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生物产业总产值在200亿元以上。国际龙头、本土领军,还有一众小型创新企业,都在酝酿下一个生物药品种的诞生。而深圳医学科学院,更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筹划多年的梦想。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点名”要求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深圳医学科学院始终如一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这和颜宁的梦想不谋而合,也就是希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

  释放了什么信号?

  根据深圳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运作非常灵活,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从一批创新型研究型高校陆续建成,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再到各地打造人才引进品牌……近年来,我国不断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国在拔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方面存在的不足,尤其需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广东一向重视人才,担负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在人才引进上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总而言之,从颜宁归来的热议中,既看到了一位科学家对科研理想的不懈追求,也看到了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及以科技创新书写强国建设新篇章的美好愿景。

   文 | 青的蜂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廖智晟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