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你可知传统的拜年礼仪?拜年的真谛是什么?

2019-02-06 20:25 来源:南方网

  ★今天主题: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礼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今时今日,各地的拜年仪式各有特色,而且遥远的距离、现代的生活、飞速发展的科技也在改变人们的拜年方式,深刻影响着包括拜年在内的一些老传统。

  但你可知传统的拜年礼仪?新型拜年方式有哪些?拜年的真谛是什么?……从这几篇来稿中,或许我们能够得到一些答案,或者说是启迪。

  家家户户磕头拜年

  青的蜂

  我老家保持着一整套的过年仪式,大年三十请神摆牌位(山东话:请家堂),大年初二鸣炮烧牌位(送家堂),一请一送,年味十足。这中间礼节无数,讲究颇多,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拜年一节,是整个村庄一年只有一次的流动盛况。

  从初一早晨起,全村人都穿着新衣,集合起来,乌泱泱地走家串户,对着家堂磕8个头。无论谁家谁姓,都能磕上一磕。半天下来,膝盖累极,小时候的我挺喜欢参加这项活动了,磕头后,别人给一捧瓜子、一瓣橘子糖,就开心的不得了。

  上大学后,渐渐不参加磕头礼了。不仅觉得瓜子和糖没了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许多人一年才打一次照面,感觉实在没拜年的必要。我爸当然不答应,觉得窝在家里不成体统,但随着年轻人普遍不参加,也就作罢了。慢慢地,只剩一些老人还重视。

  今年带女朋友回家,按照父母的说法,必须参加一回。发现生面孔越来越多,许多人根本不在记忆里。但是父母能理清几代人的关系,对“辈分”娓娓道来,我索性干愣一旁,到了该叫人的时候,我娘自然能够指挥一通。

  女朋友生在南方,对“辈分”摸不着头脑,弄不清为何比我大三十岁的人叫我“小老爷”。此外最尴尬的就是磕头,单是跪在那里的姿势就很别扭,磕起来的时候,胳膊和屁股不动,只是一次次点头,全然没有我这种从小跪到大的灵动自如。

  摆上家堂,家家户户磕头拜年。这种极具年味的山东礼俗,近来也遇到了“民俗”还是“陋习”的争议。不仅年轻人不愿参加了,一些到城里住的老人,也只有回到村里的时候,才能体味到这种原汁原味的感觉。

  拜年的热闹与喜庆

  莉莉

  大年三十守岁到初一凌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开始此起彼伏响起来。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家有“抢年”的说法,起得越早,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意越好。丰盛的早饭吃完,就是大拜年的时间了。

  天刚麻麻亮,村子里已经人头攒动。在外务工一整年的男丁们齐刷刷出现在街道上,互相寒暄着。同姓同宗的,一般是按辈分拜年。先去最年长的长辈家里,再去次年长的,依此轮排。同村的人同姓占大多数,一圈下来,基本上全村人家都走了一遍。

  长辈们则早早备好瓜子和糖果,等候小辈们来拜年,小孩子由父母带着,给爷爷奶奶辈行磕头礼,往往是一个头还没磕到地,就被拉了起来,开开心心地收下红包。乡里人淳朴,送出去的红包钱,往往分文不差回到自家孩子手里。现在日子好了,家家都不差钱,缺的只是这一份只有春节才有的热闹与喜庆。

  在外地过年的游子,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家里各位长辈拜年。三姑六婆、叔叔伯伯,电话那头熟悉的乡音,亲亲热热地唠着家常,让人心里温暖又踏实。

  初一大拜年完毕,也预示着旧年彻底结束了,更加美好的一年到来了。

  拜年是一种情感表达

  童谨袤

  从小我在农村生活长大,那时晚辈只给长辈拜年。在我们家,我只给爷爷拜年。记得大年初一一大早,父亲就拉着我的手去给爷爷拜年。拜年时,爷爷端坐正堂,我恭恭敬敬跪在爷爷面前,父亲教我给爷爷磕三个响头的话早跑得没了踪影。我很不喜欢磕头,所以见到爷爷就不停地说一些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的吉祥话,爷爷高兴得把我搂在怀里,不停地往衣兜里塞糖果。有一年爷爷给我发了两毛钱压岁钱,把我乐坏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自参加工作后,大多是给同事、同学、亲朋好友拜年,平常大家见面不多,交流少,过年了,通过拜年的方式跟大家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生活、谈谈人生,既联络了感情,又送上来年最美好的祝福。

  40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拜年也从传统的叩首、作揖发展到电话、QQ、邮件、微信、视频、抖音等,不管形式如何变幻,一句问候、一句新年快乐、一句给您拜年啦,不仅传达出过年的喜气和心声,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想起拜年好温馨

  尹敏

  “大人盼插田,孩子盼过年。”这是我湘中农村老家的一句俗语。记忆里,那个时候大多数家庭过年时也没有多少好吃的东西,正因为不多,家家户户都是等到客人来拜年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招待。

  我有四个姑姑和两个舅舅在老家居住,为了减轻招待的负担,大家在年前就约好到各家拜年的时间。在这一天,孩子也能吃上用红糖、红枣、柿饼之类“珍贵食材”泡好的糖茶。至于各种肉食,更是可以放开了吃。有好几年的春节,我从亲戚家回来后,总有天把时间不想吃饭,原因是一点都不饿。

  等到长大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拜年的真谛应该是感恩。1994年正月初一,正在上军校的我,给叔辈和兄姐们拜完年后,想去一个叫二娘的邻居家拜年。她是一个寡妇,虽然不是我们家的亲戚,但对我很好,她女儿送给她的肉食,总要留一份给我。不料,那年她在女儿家过年,当我到她女儿家时,邻居们见我穿着军装,都奇怪她女儿家啥时候有了一个当兵的亲戚。看到我拉着二娘的手动情地说着感谢的话,他们才明白过来。

  去年,我学会了用微信发红包,感到用这种方式拜年,既能增添乐趣,又能增加感情。今年春节,我在亲人群和各个同学群里广撒红包。我发的红包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改手气红包为普通红包,而且每人一个;另一个是金额都是0.52元,意思是“我爱你”。瞅着大家抢红包的情景,一汩汩暖流在我全身流淌。遗憾的是,红包只能在群里保留24小时,对那些没有及时上微信的亲人和同学,我只好在这里说一声“抱歉”了。

  拜年不应走过场

  叶东凹

  “序长幼拜尊属戚族,近者往来相贺”,古代谓之“拜年”。这一流传千年的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如今也在变化。

  以我近几年回老家过年所见,许多亲戚间的拜年,只是彼此间的礼物交换,同时伴之收入、工作、学业、婚恋状况的尬聊,缺少那种深层次的畅谈和互动,甚至还有各种攀比、炫富,让人不厌其烦。有的时候,亲戚放下礼物,喝杯茶,转身就告辞,拜年好像走过场。

  与此同时,如今的拜年方式越来越高科技,除了短信、微信、电话等语音、视频拜年,还有VR、AR等炫酷的拜年,各种拜年表情包、拜年电子红包也应运而生,虽有新意,但少有个性,让人感到审美疲劳。

  本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能体现年味的习俗,亲戚间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应是重点内容与传统内涵。拜年的高科技化,固然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但也渐渐让年味变淡,让人感到失落,也怀念从前的美好。

  拜年是一种比较软性的文化习俗。无论社会发展是全球化、信息化还是现代化,拜年都应留住更多年味和人情味,不应失去饱满的精神内容和熨帖人心的互动交流。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