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的到来,出游高峰期即将来临。不少家长和学生们早早就制定了出游计划,准备享受假期。但无论旅行方式如何,健康问题都不容忽视。
防暑降温,远离中暑
认识中暑症状:先兆中暑表现为眩晕、神志恍惚、肌肉抽筋伴疼痛;轻症中暑伴有强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及乏力,甚至轻度意识障碍;重症中暑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手脚运动障碍及体温飙升超40℃,需立即就医。
预防措施:随身携带防晒用品,穿着透气衣物,避免长时间暴晒。定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避免狂饮。利用遮阳伞、帽子等防晒工具。
应对发烧,科学处理
低烧处理:若体温不超过38℃时,可先休息,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变化。高烧应对:精神状态差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使用退烧药,穿着宽松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温度(约28℃)。
户外扭伤,从容应对
外出游玩有时还会遇到登山扭伤或走路不小心扭伤,这时候最好停止走动。在扭伤后48小时内,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冰敷。平卧休息时可在受伤的脚下垫一个枕头,让脚踝高于心脏平面,缓解充血和肿胀。但若出现完全不能动、冰敷后疼痛无好转、受伤部位变紫青色、麻木没有知觉或有刺痛感等,要及时就医。
警惕腹泻,安全饮食
腹泻也是旅途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果粪便稀甚至呈水状,且每天排便次数超3次,就是腹泻了,腹泻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脱水、大便带血等症状。遇到该状况需要注意补水,多喝水或菜汤,或者口服补液盐,但不要盲目止泻,因为大部分急性腹泻在不治疗的情况下也可自行缓解,如盲目止泻可能导致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肠道内积聚,甚至被吸收。如腹泻持续2天以上没有缓解,且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并伴有严重腹痛或者直肠疼痛,出现大便带血或者黑便且体温超过39℃,应尽快就医。
饮食卫生,时刻注意
外出旅游吃到不洁的食物,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要格外注意。如出现食物中毒,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还可以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反复自行催吐,之后可适量饮用牛奶保护胃黏膜。如果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但如果患者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在外旅行用餐时一定要保证食物烧熟煮透,尤其是肉、蛋、海鲜等,购买的食物最好能当天吃完。
感冒流感,不容忽视
若在旅途中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嗓子疼等,应及时用药,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方面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等独特优势,如连花清瘟对感冒、流感都有确切疗效,其组方中既有连翘、金银花、石膏、薄荷脑等清热药物,同时又配伍了麻黄、苦杏仁、广藿香等辛温药物,在发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药物功效的同时避免寒凉伤身、温热上火,具有“清而不过凉,温而不助火”的特点。此外,方中还加入了大黄以通腑泄肺,使体内毒邪尽快随大便排出。红景天以扶补正气、调节免疫,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当然,除了药物预防,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样是对抗感冒和流感的有效手段。
让我们在享受旅途美景的同时,不忘健康防护,确保旅途愉快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