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上周末又刷了一遍《开端》。它的剧情线很简单,男女主角在一辆会爆炸的公交车上陷入了时间循环,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他们只有找到爆炸的原因并且阻止爆炸发生,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里。
这部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细节——女主在之前的循环里,要么是还没反应过来就死了,要么是知道爆炸之后自己会复活。可在第8集的时候,她以为自己已经进入了最后一次循环,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也是在这一次循环里,被凶手猝不及防地捅了一刀后,她眼中的世界一点点暗了下去。再次复活之后,女主吓得泪流满面,整个人止不住地抽搐。这是人在面对死亡时最自然的反应。
如果剥离掉时间循环这个科幻的设定,也许整个故事真的像女主说的那样,他们已经死了,是灵魂还在原地徘徊,想弥补一些遗憾。我们能不能把这部片子看做遇难者对这个世界的道别?
其实每一年都会发生好多灾难,而这样的灾难有一天也可能降临在我们头上。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是走近了地幔里的浓浆,越近越感觉到自己也将被这烈火焚烧一样。肉身易碎,在真正的爆炸案里,手脚都会撒一地,有的人干脆就灰飞烟灭了,连零部件都找不到。此后,他们存在的痕迹就像路中间焦黑的印记一样,被一点一点地抹掉。
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的事实?如果死亡是一瞬间的事,那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许许多多的身后事,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未了的恩怨,更可怕的是慢慢地被人忘记。《寻梦环游记》里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希望在这个世上留下印记,是人类的天性。否则古人就不会热衷于在墙上题诗,张若虚就不会写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样动人心魄的句子。
说到这儿,我想到大学时的一个学姐。她是我们社团某一届的社长,在零八年的时候因为车祸去世了。有一次,我在社团的活动室里自习,在桌上看到一本追思录。那本追思录像新华字典那么厚,给她写悼词的少说也有一百多个人。那个下午,我把它从头翻到了尾,只觉得里面来来回回地好像写满了一句话:死生亦大矣。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触摸到了死亡。这一切都过去十几年了,现在我上网搜索她的名字,还是能看到无数的追思。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了大家的记忆里。
也许,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意识到死亡会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过程。如果死亡是一个终将降临的节日,那么,还没完成的事,要尽早去做;没能说出口的话,要尽快去说。我想到《源代码》的结尾,主角代替那个已经死掉的人,牵着爱人的手走到阳光底下,走进了新的人生。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一样去活着,去奔跑,去爱,去感受被太阳照射的感觉吧。(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