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发改委又一次提到了“建筑限高令”。《“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里明确表示,一是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二是要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筑。2020年以来,国家接连发布四次限高令,而且一次比一次严格,导向意义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不过,首先得明确一点:今天的“限高令”,并不代表对过往一切超高层建筑的否定。造出高大壮美的建筑物,是人类自古不变的追求,这是一件充满情怀的事情。古人之所以能在登高之后写下那么多名篇,就是因为站在高处的我们看到山河辽远、天地浩瀚,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股磅礴之感。如果把一座500米的高楼比作一个七头身的人,飞到120米高空的无人机,就像它膝盖附近的一只蚊子。站在这么宏伟的高楼上,真能称得上是“手可摘星辰”了。
怕高是人类的本能,而如今的我们却对高层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这种安全感来自于对科技的信任。在一次次对高度的挑战中,建筑业不断地进步;当一座座地标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人们也直观地感受到了经济的崛起。
然而,“高楼竞赛”进行了这么多年,逐渐演变成了铺张浪费的挡箭牌。超高层这样的大工程,往往要耗费五年以上的时间;建成之后,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更是靠钞票堆出来的。比如说,迪拜的哈利法塔在高峰期的电力需求高达36000度,相当于同时点亮36万个100瓦灯泡。有些地方的经济实力不足以维持后续的养护费用,以至于高楼渐渐变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些地方的高楼干脆尴尬地烂尾了,而且一烂就是十几年,沦为了当地人的笑谈。
更何况,如果不是在土地资源极其紧张的地区,超高层的空置率往往会比较高。超过一定楼层之后就会产生鞭梢效应,在面临强风或者地表震动的情况下,晃动感比较明显,并不适合住太多人。这就像分期付款买了个奢侈品包,买完才发现付不起日常洗护的钱,但是这包退也退不了,卖也卖不掉。
更让人忧心的是安全问题,这可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事情了。国内最高的消防云梯车能达到101米,全国总共就那么几辆;一般的消防车也就小几十米,只能够到十几层。韩国有一部叫《摩天楼》的灾难片,片里消防队只能把整座大楼都炸毁,这是因为如果不能及时把火灭掉,楼体里的钢筋就会在高温下变形,整栋楼垮塌后连带着砸倒周边的一大片建筑物。楼龄越高,楼体里的各种结构老化得越厉害,安全隐患也就越大。而超高层的拆迁,显然是一个又费钱又危险的烫手山芋。
如今,持续了将近四十年的“摩天大楼热”,终于要降一降温了。我们对都市的想象,也在日渐改观。巴别塔崇拜的背后,是一种向自然发起挑战的原始欲望。一提到“未来感”,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一片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但是,未来的城市或许还有另一种走向:有限的社会资源不再被用来进行高楼竞赛,而是被投入到低碳空间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中。湖北黄冈就有一处“垂直森林”住宅,两座大楼表面覆盖着404棵树木、4620株灌木和2408平方米的花卉和攀缘植物。其实,南方有很多建筑的外墙上都铺满了爬山虎,远远望去就像一栋树屋。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和自然之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向往的生活也就近在眼前了。(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