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人民视觉
还有几个月就要到年底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拿完年终奖就跑路的想法?不过,要是碰上了科技与狠活,你的一举一动可能会被老板尽收眼底。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爆料说,自己在放假前用工作电脑投简历,结果假期过后的第一天就被炒了鱿鱼,领导还说:别以为你干的啥我不知道!他正纳闷的时候,有个同事给他发了一张某监测系统的后台截图,在这张图里,员工访问求职网站的次数、投递简历的次数,甚至是包含关键词的聊天记录的数量,都赫然在目。
这个叫做“行为感知系统”的东西,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监控员工的电脑。你不管是跟朋友骂老板比黄世仁还可恶,还是在知乎上搜“裸辞创业靠不靠谱”,还是午休时上B站看嘉然跳宅舞,在老板的上帝之眼里都看得一清二楚。
想不到互联网上还有此等法外之地——《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企业处理个人信息必须限定在“合同所必需”或“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的范围内,超过“必需”的限度就涉嫌违法。我们现在的个人社交软件跟办公软件经常是混用的,当你看到那个绿色的图标变成一闪一闪的橘色,有50%的可能是老板又塞给你一堆破事,有50%的可能是你暗恋的女神问你给男朋友送什么礼物合适。就算上班期间装死不回,也没法阻止别人给你发消息。这些私人消息全部都被后台扒得一干二净,请问这是“管理所必需”吗?老板,你犯法了,你知道吗?
退一步说,就算公司只是开着这个系统,没事不来查我的隐私,我还是觉得不自在。这是一个立场上的问题:你不尊重我的隐私,就是不尊重我的人格。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人,你看手机的时候,ta非要凑过来。如果你提醒他回避一下,ta反而还要说:“哎呀,谁看你呀?”就算我的事再怎么无聊,那也是隐私。我认真地提醒你注意边界感,你还不当一回事,这就有点不尊重人了。这种监测系统也是这样,它让监管跨过了公共和私人的边界。缺乏边界感的地方叫什么?叫监狱。
福柯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叫“全景监狱”。他设想了一个像客家土楼一样的环形建筑,这个建筑被分成很多个小牢房,在中间竖立着一座高塔。监视者站在塔上,就能看到每一个牢房里的犯人在干什么,但犯人却看不到监视者。在全景监狱里,观看是一种权力。现在,这个所谓的“行为感知系统”,不就是一座电子化的全景监狱吗?在机器的逻辑里,人也像机器一样,能通过精准控制实现效率最大化。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一定会有人的喜怒哀乐,累了会发呆,不高兴了会抱怨,正是因为这些情绪调节,才让我们能把工作效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里。
然而,一种把人当成工具的趋势,仍然有不断抬头的迹象。如果你觉得监控电脑已经很过分了,那你还是太天真了。以现在的科技,连你整个人都能给监控了。比如说,有的公司用“智能工牌”追踪员工轨迹,有的企业还设计出了防止员工“带薪拉屎”的屁股压力感应器。2019年的时候,南京某地给环卫工人配发了定位手表,只要原地休息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警报声。也同样是在那一年,浙江的一所小学给学生戴上了智能头环,它可以监测学生的脑电波,给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打分,分数还会像考试排名一样被发到家长群里。
技术是人的创造物,它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促进人的福祉。但是在这些情况下,技术却变成了奴役人的存在。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里就探寻过这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反噬?这就是所谓的“异化”,也是马恩一生求索的历史之谜。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时不时回过头来等一等科技伦理,而不能像遛哈士奇一样,明明是人遛狗,最后变成了狗遛人。人工智能,最终还是要“做个人”。(王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