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菜脯传承非遗美食 打造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为了继承父辈流传下来的技艺,2007年,吴丽云和丈夫周金华暂停东莞的服装生意,回到家乡,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菜脯。从家庭作坊到田间地头,在这里开拓了属于他们的又一片新天地,不仅让这个家族生意成为汕头市市级非遗代表之一,也带动了村民致富。
大埔媳妇傅曼琼与蜜柚的逆袭记
2014年时,湘妹子傅曼琼因为一罐柚子酱来到了丈夫的家乡大埔开起了自己的柚子加工厂,做起了柚子酱生意。除了产业贡献,傅曼琼的工厂也为当地的113户贫困户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张桂梅: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
作为云南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大年三十,她在福利院陪孩子们度过除夕,还亲手做了炸蘑菇和熘豆腐;大年初一,她认真巡查女子高中校园各个角落……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张桂梅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长出向上脱贫力量——我国推进产业扶贫成效综述
产业找得准,增收步子稳。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香格里拉市,过去种植的农作物品类有限,亩产效益较低。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当地挖掘气候资源优势,引进农业企业,着力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能源扶贫入了户 照亮群众小康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领域发挥行业优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推进能源扶贫,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雪域高原到黄土高原,光伏扶贫惠及415万贫困户,脱贫地区重大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超过2.7万亿元,助力脱贫地区快速发展,照亮脱贫群众的小康路。
她带动家乡茶业形成全产业链:茗皇茶成"扶贫茶"
廉江市的茶叶种植从无到有离不开李丹当年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返乡创办茗皇茶。在之后接近20年的时间里,茗皇茶的成功带动了当地茶叶种植的兴盛,带动了村民们积极投身茶叶种植,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中山石军村将革命历史与农业资源结合,丰富全村产业结构
石军村是开展中山农民运动和抗日革命运动较早的地方之一。2017年底,村支部、村委会围绕村中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绿色农业资源,以“红色+绿色、共谋共生”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打造中山北部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全村产业结构。
贫困地区新改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约5.9万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交通扶贫,全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2012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新改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约5.9万公里,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重要力量——外国人士眼中的中国减贫故事
近年来,不少外国学者和记者走访中国各地,探寻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背后的“秘诀”。在他们看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减贫故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创举,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是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广东在“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命题,也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必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