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南方网> 新闻 > 今日香港地

专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国安法犹如“定海神针”,助“东方之珠”重焕风采

2020-07-17 11:25 来源:南方网 曾美玲

  “这么多人选择来香港做生意,是因为他们相信香港的‘一国两制’。中央在香港特区实施国安法,就是要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我们都很感谢中央,在关键时刻做了关键的事。”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安法的出台,既堵塞了法律漏洞,也帮助香港止暴制乱,犹如“定海神针”。他希望香港社会能逐渐恢复平静,擦亮昔日“东方之珠”的闪亮招牌。

  祖籍广东中山、出生于澳门、成长于香港、留学于日本,蔡冠深在25岁时就接棒家族企业新华集团的管理,并将其成功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跨国企业,亦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布局。纵横商界近40载,蔡冠深深谙“稳定”和“机遇”的重要性。他表示,社会要先稳定,才有经济发展。而香港未来的出路,就在于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最直接、千载难逢的机会,香港要在‘一国两制’下搭好国家发展的顺风车。”蔡冠深说。

  立法帮香港止暴制乱  大家才能安心做生意

  南方日报、南方+: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三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维护国家安全法》在香港特区刊宪公布生效。您认为这部法律在这个时间节点获得通过,有何意义?

  蔡冠深:香港特区在《基本法》下,有宪制责任完成“23条立法”。但是过去23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都没有做到这件事。到去年,香港特区发生了一系列社会事件,非法暴力活动频现。中央在此时颁布国安法,具有里程碑意义,既是堵塞了法律上的漏洞,也是出手帮助香港止暴制乱。

  国安法的震慑力非常强,我们看到,这部法律颁布实施后,那些所谓的“民主分子”纷纷“退群”了,社会开始冷静下来。所以国安法犹如“定海神针”,我们都很感谢中央,在关键时刻做了关键的事。

  南方日报、南方+:香港中华总商会是香港历史最长及最具规模的商会之一,旗下会员人数近6000名。作为该会会长,据您了解,香港商界人士如何看待国安法?

  蔡冠深:工商界人士普遍认为,社会先稳定,才有经济发展。大家都很支持在香港特区实施国安法。如果止暴制乱搞不好,大家如何做生意呢?天天都有人破坏餐厅、地铁,扔汽油弹、纵火,这些都是大家不想看到的画面。

  其实这么多人选择来香港做生意,就是因为他们相信香港的“一国两制”。在一国之下,我们可以享受两制赋予的高度自治。中央为何要在香港特区实施国安法?就是要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中央仍然非常尊重及信任香港,只要不触碰国安法的“红线”,香港现有的人权自由仍受到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国安法也体现了对两种法律体系的尊重,无损香港司法独立。

  立法后未见撤资潮 欧美制裁会打击自身

  南方日报、南方+:对于一些媒体报道指,有外资担心国安法会损害香港的营商环境,甚至考虑从香港撤资,您了解到的情况是怎么样?

  蔡冠深:我们目前看不到这个现象的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一些西方媒体所说的撤资潮,那应该是会钱走、企业走、人也走。但是最近我们看到股市方面,有大量资金涌入香港,交易所每天成交额近2000亿港元。

  西方媒体和西方政客说的是一套,但是外资企业如何做则是自主行为。我们应该看外资企业的实际行为,香港有很多外资企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撤资。不少外商和我说,他们在上海、北京、广州也有公司,在中国内地经商都不怕,在香港有什么好怕的?

  只要不碰触“红线”,国安法就和我们没关系。但是如果碰触了“红线”,无论你在世界上哪个国家经商,都会有问题。因为国安法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法律,美国、日本、英国都有类似的法律。

  南方日报、南方+:近期欧美一些国家及其政客宣称要因为国安法制裁香港,例如美国就通过了《香港自治法案》,中止了“香港特殊地位”。您对此怎么看?

  蔡冠深:我认为,欧美一些国家所说的“制裁”,在政治上及在舆论上的影响,要大于实际上的。

  美国每年享有对香港接近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也就是如果他不和我们做生意了,他就会亏了。双方贸易受到影响的话,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美国特朗普政府总是说要制裁香港,但是真正的措施并不多,因为他们也很小心,如果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也会打击到自身。我们希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公道点来看问题,不要意气用事。在采取措施之前,也要考虑双方整体的利益。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南方日报、南方+:香港自去年6月发生修例风波以来,经济受到重创。您认为,香港的经济是否不行了?

  蔡冠深:修例风波是香港历史上少有的一次严峻冲击,对经济影响非常大。今年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香港第一季度GDP倒退了8.9%,3月至5月的失业率上升至5.9%,是15年来新高。旅游、航空、零售、餐饮等行业最受重击。香港的实体经济的确是形势非常严峻。

  但是你说香港经济是否真的不行了?我觉得未必。香港的经济基础非常稳健,财政储备充足。香港仍是国际金融中心,有几个数据很关键:首先,我们的港汇指数很稳定;其次,今年我们资本市场迎来了中概股回归潮,IPO全年集资额很有可能继续排在前三,交易所每天成交额近2000亿港元,这就是信心标志。如果是对香港没有信心,认为香港经济真的不行,谁还会拿钱来投资呢?

  另外,香港房地产价格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现在仍是大批人排队买房。如果对香港没有信心,人们又怎么会将毕生积蓄拿来在香港买房子呢?所以就整体经济而言,我们应该要对香港有信心。

  南方日报、南方+:您还有一个身份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对于香港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发展,您有什么好建议?

  蔡冠深: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九个内地城市中,对香港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与广州、深圳在科技方面的合作。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圳由于发展得早,在科技领域已经走在前列,香港也要加把劲,共同走好“自主研发、升级转型”的道路。

  在民生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与肇庆合作密切,计划在肇庆建设“香港城”。香港居民只要一小时车程即可从香港去到肇庆,既能解决香港住房问题,也能提高港人生活质量。

  南方日报、南方+:香港要擦亮昔日“东方之珠”的闪亮招牌,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蔡冠深:经历了去年的修例风波,我们要去面对香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有民怨?是因为有民生问题,人们才会上街。楼价高企、贫富悬殊,年轻人买不起房子、也没有向上流的机会。

  因此,首先我们摆正了政治问题。天天谈论政治、搞意识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解决教育和民生问题。我们要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寻找香港的出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香港密切相关。

  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我们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对于香港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搞好自己的内部问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一国两制”下要搭好国家发展的顺风车。

  总之,香港人要对香港有信心,也要对国家有信心!

  【南方日报记者】曾美玲

 

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