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龙:开启龙舟非遗文化记忆
具有百年历史的东莞赛龙舟流传至今,被赋予了更多文化价值。
具有百年历史的东莞赛龙舟流传至今,被赋予了更多文化价值。
五月下旬,广东地区进入“龙舟水”降水集中期,这也唤起了不少老广们对端午节赛龙舟的期盼。
随着疫情的好转,广东逐步恢复正常体育赛事,赛龙舟就是其中一项。在赛龙舟之前,“起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之一。人们将去年深埋涌底的老龙船挖起,举行龙头开光、请龙头、起龙、洗龙仪式,为即将到来的龙舟比赛做好准备。
俗话说“四月八,龙船兜底挖”。5月30日,东莞传统“起龙”仪式在万江滘联社区正丫村举行,标志着东莞进入今年的“龙舟时间”。让我们一起跟着摄影师的镜头看起龙、赏非遗,体验龙舟文化魅力!
每年端午节后,为了避免龙舟受鼠蚁侵蚀,龙舟会被埋入河边,被泥水淹没。“起龙”时,村里的青壮年扒丁们下水齐心协力将船起出水面。“起龙”成功的扒丁们兴奋地将第一桶“龙舟水”抛向天空。
起船成功后,扒丁们要迅速用桶舀水,让龙舟能自主浮起来,再把船中的放水洞塞好。随后还要进行清淤、清洗龙舟等工作。
万江作为龙舟文化之乡,不仅保留传统的“起龙”仪式,还传承古老的龙舟制作工艺。在万江黄粘洲龙舟制作基地,刘师傅正举起斧头准备将一根根长钉固定在新建的龙舟上。
据刘师傅介绍,每年农历的二月份到五月份是厂里最忙的时候,两位专门制船的师傅要和几位工匠一起完成整艘龙舟的制作。
赛龙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龙舟文化,东莞成立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将非遗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
非遗墟市上有许多非遗文化的周边产品,既具有非遗文化符号,又兼具实用功能,比如富有民族特色的挎包和装饰性的手工艺品,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
墟市上,颜色鲜艳、做工精致、栩栩如生的龙头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它朝着河边望去,仿佛也在期待着端午节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两位可爱的双胞胎姐妹在“龙舟”旁吹起了“号角”,原来她们在为龙舟表演赛加油鼓劲。
与双胞胎姐妹同样关注表演进展的还有周围的村民。河边的堤岸已经站满了人,大家都守住最佳观赛点,等待龙舟表演赛的正式开始。
“起龙仪式”当天,由枝昌龙舟俱乐部领衔各龙舟俱乐部,在起龙广场河面举办传统龙舟、中华龙舟采青、训练表演。比赛正式开始,四只队伍铆足了劲儿划出起点。
虽然只是表演赛,但队员们都非常重视,听着鼓手的节奏保持整齐划一的动作,两只队伍齐头并进,一时难分上下。
鼓手是龙舟的“灵魂”,他们掌控划桨的节奏,鼓舞划手士气。一名靓丽的女鼓手正在指挥划手比赛节奏,一起划向胜利的彼岸。
赛程过半,参赛队伍逐渐拉开距离,伴随着响亮的鼓声,队员们朝着目标埋头奋进。
四只队伍陆续划入终点,在得知比赛结果之后,队员们露出开心的笑容。输赢并不重要,毕竟最重要的是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总结经验教训,赛场一决高下。
具有百年历史的东莞赛龙舟流传至今,不仅仅代表龙舟竞技赛事,还被赋予了更多文化价值。从隆重的“起龙”仪式,到热闹的非遗墟市,我们从尊重、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逐步迈入拥抱、交流、融合非遗精华,让非遗文化流动在我们的身边。
南方新闻网出品
摄影:董国平
协调:曹雅琴
文案:李润芳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0111号 粤工商备E01150100007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