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采访朱海秀的新闻片段
朱海秀摘下口罩后,满脸的印痕。
“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上面这句话,是刚刚参加工作才半年的95后护士朱海秀,在抗疫一线上的有感而发。这个1997年出生的女孩,一句话感动了国人。
在此次广东医疗队援鄂中,朱海秀用行动为“90后”做了全新画像。
从除夕那天出发赶到武汉,到2月28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她已在武汉汉口医院工作了35天。“病区里开始有20多张空床,连续5天没有新接受统一调配来的新增患者了,我们快胜利了。”她说。
瞒着家人报名奔赴武汉
1997年出生的朱海秀,是一名内科ICU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刚从河南省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工作半年的她,当获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需要抽调15名护士,尤其是重症监护护士时,第一个就报了名。
“乐观开朗,虽然年纪小,但处事落落大方。”“还没见到人,就先听到她的笑声。”“总是积极向上,充满着正能量。” “说话直爽,做事干脆利落,风风火火。”这些,都是同事们对朱海秀的印象。
“当时选她,也是觉得她比较灵活,适应能力强。”内科ICU主任吴本权说,“海秀那又黑又重的‘熊猫眼’让人心疼,小姑娘的精神也让人钦佩。”
内科ICU护士长李铁花回忆:“无论是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还是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很强。我们认为海秀完全可以胜任抗疫一线的工作。”
经过科室与医院的慎重挑选,朱海秀成为中山三院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23名队员中的一员,也是年龄最小的。在大年三十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向着封城中的武汉进发。
“还好,这个春节本来就要在科室上班。可能从大学实习开始,已经习惯了作为医护人员不再那么期待新年了,更多的只是想陪伴家人而已。”朱海秀率真地说。
有着“90后”说走就走的洒脱,背地里也有着父母亲情的牵绊。她来自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欢笑中长大。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会特别留心父母的感受,不想让家人担心。
平时,朱海秀是恋家的孩子,每周要跟家里视频两三次。前些天,为了不暴露自己到了武汉,她狠心拒接了几个视频,只说自己在工作。
直到有一天,妈妈发来视频,还说梦见她到了武汉,她才泪奔了。向妈妈“坦白”的时候,她看到爸爸坐在后面抹眼泪,那是她22年来第一次看见爸爸哭。
能惹哭网友能逗乐患者
这个还不满23岁的女孩,前一秒还在用老式的推车运输比自己还高的氧气瓶,下一秒就能和年轻的同事们在休息时间自拍了。
“我不想哭,我眼泪在眼睛里打圈,我一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我就干不了事情了。”
在央视的镜头前,朱海秀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说出了让很多人泪目的话。
而惹哭了无数网友的她,也是武汉汉口医院隔离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发饭啦,发饭啦。爷爷,吃饭啦!”海秀值早班的时候,病区分餐时,她总会特意用家乡河南话,在病区里欢快地招呼着。湖北比邻河南,语言上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候她也会学武汉话,那清脆的声音,总能让患者心情舒缓不少。
尤其是那声“爷爷,吃饭啦”特别大声,带着家人间的亲切,那是“特供”给肖爷爷的。老人耳朵背,总是特别响亮地回一声“唉”,然后病房里就会响起一阵笑声。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工作时,接触的病人多处于昏迷状态,现在要和众多的患者交流,打破他们心底的低气压。起初,朱海秀担心自己做不好,但乐天派的她迅速进入了状态。
21床的张叔有许多疫区病人共有的心态,容易焦虑、敏感、没有安全感。他有糖尿病,餐前要打胰岛素,总是执著地提醒每一个经过的护士,但又拒绝测血糖、体温,被催多了还会发脾气。每当张叔不听话的时候,就该朱海秀上场了。
她的绝招是装凶:“你要乖乖配合才能好得快,要是你不听话,我就跟你吵架,天天跟你吵。”朱海秀总是这样“吓唬”张叔。看到小姑娘一板一眼的样子,张叔就会淡定下来,连摆着手说不要跟她吵架,然后配合医嘱。
新闻播出后的第二天,张叔很认真地盯了朱海秀一阵子说:“原来你还那么小啊”。此后他再也没在朱海秀面前发过脾气了。
病区5天没接收新病患了
除夕出发,初一培训,初二就开始投入汉口医院护理一线。朱海秀所在的广东医疗队第一批队员负责的病区,最高峰时需要同时面对80多名重型居多的病患。
虽然工作流程上明确了每个在一线的护士,只要工作4个小时,但朱海秀和同班组的护理老师们,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病区,将需要的药品、材料、器具准备好。
朱海秀没想到自己会上央视,也没有想到年轻的自己会成为“南粤楷模”。“我觉得可能代表的是新一代95后青年的勇敢与担当,95后面对国家危难,不退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那种精神吧”。
工作之余,朱海秀会用手机、笔记本电脑记录一路下来的心得、体会,闲暇时也会向身边的前辈护士偷师、学艺。
医疗队里有一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男护士,扎针技术特别厉害。尤其是留置针,水肿厉害的病人、皮肤很松弛的病人,他摸一摸血管,一扎即中。于是,在他扎针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个眼巴巴盯得认真的“小徒弟”。
武汉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慨,“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这几乎成了以朱海秀为代表的90后、00后年轻护士的真实写照。
从事重症监护工作,不免经历生死。在武汉一线,年轻的朱海秀也近距离地接触过死亡,“我护理过的人,走的也有。从抢救到最后遗体处理……不能说崩溃了,只想再做些什么,想让他们活下来。”
所有的阴霾和灰暗总会过去,各个病区的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海南医疗队开始进驻病区,一天一个班变成了两天一个班;病区开始出现了空床,连续5天没有新病人入住。这些都显示着曙光就在前方。
在胜利到来之前,朱海秀和她的战友,包括80后、70后乃至60后的前辈们,仍要坚持酒店——医院的两点一线生活。
路上可以哼唱一些优美的旋律,朱海秀喜欢听张杰的《我们都一样》,“你知道我的梦你知道我的痛,你知道我们感受都相同 ,就算有再大的风,也挡不住勇敢的冲动……”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