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上山下乡”!广东乡村旅游书写振兴故事

2019-08-30 09:05 来源:南方杂志 史成雷

  当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广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

  “区域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发展旅游是乡村振兴中的出路之一。”8月6日,在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成立大会上,协会首任会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呼吁,积聚社会力量,为乡村旅游贡献专业力量,让乡村少走弯路。

  近期,广东省乡村旅游动作不断。在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成立的同一天,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首批100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助力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广东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国内第一份以“省政府令”发布的民宿管理办法,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充分肯定和业界好评。

  当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广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地处清远英德市九龙镇英西峰林核心地段的“九龙小镇”国际生态农业度假区(以下简称“九龙小镇”),以其千姿百态的石灰岩质山峰、穿流其间的大小溪涧、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光,仅成立3年就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的“打卡网红地”,2018年接待游客达85万人次。

  “从2016年营业开始,九龙小镇的建设就是按照‘农旅+精准扶贫’模式进行。”项目建设方、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公司通过荒地入股等方式,推动785户合作贫困户在2018年底基本全部实现脱贫。九龙小镇现有员工320人,工资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98%的员工都是当地村民。

  九龙小镇等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带动了九龙镇实现全面发展。九龙镇党委副书记姜万河介绍,近几年来,九龙镇努力做好“旅游+”文章,旅游人数暴增,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而且带动九龙镇餐饮民宿由几家发展到上百家,酒店增长到数十家,产生直接就业岗位上万人,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循环局面。2018年,全镇实现旅游创收达3亿元。

  九龙小镇的快速发展,是广东省近年来大力繁荣和发展乡村旅游事业的缩影。

  2018年9月,广东首个乡村旅游季在九龙小镇正式启动,并在全省各地举办了100多项旅游节庆主题活动,推出系列惠农惠民、促旅兴农的措施。而在此之前不久,《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乡村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广东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已逐渐成长为广东旅游业的重要支柱。2018年8月原广东省旅游局发布的《广东乡村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接待乡村游游客超3亿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的56.25%。分析认为,乡村旅游已成为广东居民日渐常态化的消遣方式。2019年五一假期,广东南粤古驿道、乡村旅游成为节日热点,4天时间内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重点区域接待游客165.9万人次,同比增长26.3%。

  游“绿水青山”,建“休闲湾区”

  浮石村坐落在江门台山市斗山镇的中部,背靠飞鹅岭浮山。清澈的兰溪自北往南绕村而过,碧水长流,河涌交错,绿树婆娑。

  谁能想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竟然与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人员介绍,700多年前,南宋王朝亡于崖山(位于今江门市新会区)一战,其皇室后裔几经迁徙,最后定居于浮石村。

  赵氏家族数百年在此繁衍生息,培育出特色鲜明、风貌独特且具有时代性的非物质文化。2008年6月,浮石飘色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以来, 浮石村先后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借助于优越的旅游资源,浮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食、住、游、娱、购、行基础业态已形成,切实提升了农民收入。

  7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示了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广东10村入选,浮石村榜上有名。

  近年来,浮石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愈来愈多港澳游客、海外华人华侨前来观赏,浮石飘色亦曾三次被澳门邀请参加水灯节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演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筑休闲湾区”,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确定为战略定位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期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以浮石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一环,也是广东各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江门的乡村真的很值得去走走,不仅美,而且有文化底蕴。”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汤惠红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去年以来,江门积极推进与港澳旅游合作,先后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乡村旅游发展大会暨高铁旅游季启动仪式”“中国侨都(江门)新会丰收旅游节暨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乡村万人游启动仪式”等大型旅游活动,推动江门乡村旅游大发展。

  “江门旅游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优势资源,宜作为江门融入大湾区的战略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拓展江门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等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汤惠红透露,随着未来赤坎古镇项目、古劳水乡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江门旅游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瞩目的新星。

  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推动“一区”建设

  开办梅州市首个乡村美术馆,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创建法治文化园,开办“美客美庐”民宿……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溪河畔的北塘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远近闻名的客家艺术部落和休闲特色之地,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1万多人次。

  西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北塘村创新推出了共享民房、田园、菜园、果园的“一房三园”共享模式,盘活了6间闲置民房,100多亩田园、菜园、果园,参与农户每月平均可获得分红2000多元。此外,西河镇还采取“党建联村、绿道联村、产业联村、文旅联村”的“四个联村”做法,让北塘村等先富村带动其他村一起发展,实现“十村联动”,让西河镇初步实现了稻香、花香、果香、墨香、酒香“五香飘十里”的产业效益。

  2018年,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广东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地处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地区,面临着转变发展理念的重大命题。

  北塘村的发展,给出了一个重要答案。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要“规划南岭生态旅游公路,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区”。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省长马兴瑞寄语韶关,“要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

  近期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北部生态发展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发展与生态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南方》杂志记者梳理发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已经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市的共识。

  未来,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越来越多的“粤美乡村”将出现在北部生态发展区。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清远、江门、梅州

  ◎本文责编/郭芳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