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返回

【港故事•2000】香港數碼港是創科龍頭還是地產蛇頭?主席陳細明直面二十年前爭議

從繁華的中環驅車出發,經過停滿大小漁船的香港仔避風塘,沿著山路逶迤而行,大約40多分鐘,就會來到位於鋼線灣的數碼港——香港著名的創科發展及創業培育基地。

20003月,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提出「發展數碼港」計劃,果敢創新的規劃方案讓很多人對「數碼港」抱以「香港矽穀」的厚望,冀望它能帶動香港經濟新增長。但數碼港隨後的發展卻不盡人意,一度被外界質疑為圈錢的房地產項目,名聲在外,卻毀譽參半。

「很多人會把數碼港和貝沙灣混為一談,其實是兩個部分。數碼港是通過物業等收入去支撐創科行業的發展,並可以實現數碼港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面對紛紛攘攘的爭議,從知名銀行高管「跨界」成為數碼港董事局主席的陳細明「毫不怯場」,在接受南方報業記者專訪時,不僅回應了外界二十多年來的質疑,還細數數碼港發展家珍,力證數碼港仍然是香港創科發展的信心之選。

陳細明(右)與記者在數碼港大樓內


初遇逆境

最早入駐僅50個機構被質疑為地產項目

經曆了自1997年下半年以來近兩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沖擊之後,香港經過反思,對在本港發展創新科技和高科技高增值產業,已逐漸形成共識。

19993月,數碼港計劃出爐。一年後,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提出「發展數碼港」計劃:倡議設立數碼港,提供重要的基礎建設,吸引資訊服務公司匯聚香港。

200051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盈科數碼動力簽立數碼港計劃協議書。協議書訂明,當數碼港落成啟用後,除住宅部分外其所有業權及管理權均需交回香港特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豁免數碼港地價,同時附屬的住宅發展項目作為計劃籌集資金的一種方法。

正是由於數碼港投資與物業地產項目發生了聯系,因此被許多人簡單地把二者聯系起來,即把它等同於一項地產計劃。

盡管特區政府一再聲明「數碼港不是一項地產項目,而是一項資訊科技及服務界的策略基建項目」「建數碼港存在的風險全由盈科負責,政府和納稅人是不負責的」,但在2003年啟用後不久,數碼港發展不如預期,認為其為房地產項目的爭議不斷。

記者:您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對數碼港的質疑?

陳細明:數碼港不是一項地產項目,而是一項資訊科技及服務界的策略基建項目。很多人把數碼港和貝沙灣混為一談。其實當時是兩個部分,數碼港是一個自然單位,我們公司的成立目的不是地產發展,而是通過這些物業收入或資源去支持創科行業的發展,並可以自我去維護、維持生態系統。

記者:但數碼港的確經曆過一段低潮期,沒有收到振興本港科技產業的預期效果。

陳細明:過去二十多年,數碼港伴隨著香港創科環境的變化有著發展上的演變。2000年左右,互聯網泡沫破滅;2003年,香港遭遇SARS。一連串的打擊令香港的經濟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對在初始階段的創科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SARS疫情後,香港的產業更加側重於經濟的複蘇和發展。原有的工商及科技局也改名為商貿及經濟發展局。在那段時期,香港的創科停留在一個慢速的發展階段。

記者:2003年啟用的時候只有50個機構入駐,使得數碼港飽受詬病。

陳細明:當時外部經濟大環境可能使創新生態有所缺失,也沒有指導機構。但實際上從2005年開始,數碼港就推出了孵化計劃,培育公司。2015年,香港特區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負責制訂全面的創新及科技政策,結合「官產學研」,進一步從頂層設計上加速香港的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一家家數碼港資助培育的科網公司也在作為「成功案例」被廣泛分享,激勵著更多有著科技創業夢的香港年輕人,數碼港也逐漸成為了香港金融科技的大本營。

陳細明


煥發生機

15萬個創科職位對人才有巨大吸引力

事實上,數碼港有意成為第二個矽穀,並非遙不可及。

與陳細明走在科技感滿滿的數碼港內,記者隨處可以發現這個興建於20多年前的建築頗為「超前」:樓宇間以玻璃長龍貫通流動,可使數碼港內人員快捷到達任何一個地方;辦公室配有先進的光纖網絡,以及與全球聯絡的高速寬頻通訊設備,以滿足國際頂尖資訊服務公司的要求等等,放置現今也毫不落伍。

而從行業大環境看,股市成就了一批科技公司。大部分投資者開始打破傳統的投資偏好,看到新經濟和科技的潛力。

過去5年,香港特區政府史無前例地投入1500億港元,不遺餘力地推動創新科技,帶動產業發展熱潮。2021年數據顯示,香港初創企業達近4000家,數量比2015年增長2.6倍。在《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位居亞洲之首、世界第二。

這也意味著,數碼港圓夢的機會來了。

記者:2015年,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對數碼港發展有何影響?

陳細明:創科局成立了,香港就有一個正式的主打部門去領導創科的發展。實際上,這也是香港創科界一直想爭取的一個舉措。到了上一屆政府,更是將創科視為重點發展的項目。過去五年,我們看到政府投入1500億港元,包括招攬人才,擴建數碼港及科學園,甚至北部都會區的規劃等等。當然,這也是因應國家的重視,香港的創科就此開始高速發展。對數碼港來說,作為香港創科的一個重要園區,過去五年在支持和配合政府的政策,落實香港創科發展的同時,也進入了自己的高速增長期。

記者:您恰好是在這個高速期被任命為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您如何看待這樣一個增長期?

陳細明:25年來,我既做金融也做科技,在兩個行業都積累了經驗,也讓我看到了數碼港發展的潛在動力——創科是它的主命題,也是它高速發展的動力,但卻不是唯一。

其實,創科早已不是一個獨立個體,它和不同產業的運作息息相關。以我熟悉的銀行工作舉例。目前,銀行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所以與金融相關的科技也是每間銀行必須掌握的競爭工具,以提高銀行的工作效率和整體發展。從這一角度來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應該重視創科發展。

記者:您希望從哪一方面發力?

陳細明:我覺得培養專業人才是很重要的。多年以來,香港缺乏各類資源,但不缺人才。不可否認的是,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更重視爭取短期盈利、「用錢找錢」的行業。從2000年開始,金融業、地產業、旅遊業等服務行業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當時的人才培養就很自然地向這些行業傾斜,涉及創科方面的人才培養則看不到大的成果。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業界認識到香港的經濟不能再如此單一,所以從政府到學校再到企業,都開始加大資源投入,培養創科人才。

另外,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一共有5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強。我相信人才會是香港未來創科成功的一個關鍵。

記者:如今數碼港對人才特別是年輕人的吸引力大嗎?

陳細明:吸引力是大的。年輕人在一個行業最主要看幾件事:第一,看行業的前景。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香港與內地創科合作關系。從國家的重視到特區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持,這個行業的前景就是好的。第二,看個人的提高及成長。創科是一個很好的,可以讓個人提高的平台。第三,看就業機會。香港曾經有調查指出,未來十年,香港需要10萬個創科職位。如果加上北部都會區,則有可能會創造接近15萬個創科職位。很自然會有一部分年輕人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去考慮創科的前景。

所以,有國家和特區政府的重視,配合一個有前景的市場,再加上自我提高的機會,創科的確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也是一個值得年輕人投入的行業。我相信,數碼港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也是機會。


創科崛起

以大灣區整體去看香港創科未來

七月的香港,雲淡天高。站在數碼港共創空間外的露台,陳細明指著遠處正如火如荼開展的第五期擴建工程,躊躇地說「2025年完工後,數碼港面積將增加超過四成,可容納大約一百家普通規模公司,以及七百家初創企業或創業家進駐。」

相比起22年前的夏天,如今的數碼港已匯聚超過1800家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當中包括近400家金融科技公司,是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集群。其中,更湧現出物流平台GOGOX、旅遊平台Klook、香港虛擬銀行WeLab、香港電子錢包TNG、區塊鏈遊戲公司Animoca Brands等科技獨角獸。特別地,面對眾多香港科創團隊面臨的「科研落地和產業化」難題,已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數碼港吸引了更多初創團隊或企業的注意力。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隨著曆史遺留的爭議漸漸褪去,見證了二十多年香港科創興衰的數碼港,將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篇章下,續寫東方之珠獨特的創科之夢。

記者:您如何評價目前數碼港的創科生態?

陳細明:做創科有兩件事是很重要的,第一,是否真的貼合市場需要,是不是有最終用家;第二,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持。所以,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委托下,數碼港推出了「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通過這個計劃,我們幫助初創團隊與多間金融機構配對,以驗證他們的理念或創新產品是否可行。若通過驗證,團隊可獲得政府提供的資助。這是金融科技方面的一個例子。另外,這幾年數碼港和很多機構簽了MOU(相互合作認證)。今年6月,我們和香港鐵路公司也簽了MOU。數碼港希望扮演一個推動者的角色,幫助初創公司和市場的最終使用者相互結合。數碼港還有不同的社群,譬如投資者社群。我們可以幫助初創團隊聯絡到投行或投資人。我們還有專業服務公司的網絡,包括會計師、律師等方面。

我們要創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融通發展。最近幾年,數碼港先後出了六只科技獨角獸,是因為我們整個生態能支持到這些公司的成長和產出。

記者:數碼港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陳細明:數碼港有三大目標:第一,推動數碼科技的發展;第二,提升對香港經濟的幫助;第三,是人才的培養。我們和不同的院校、機構舉辦研討會、講座等等,希望香港的年輕一代可以了解創科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會。在這方面,不止是我,還有所有的數碼港員工,一定也有這種使命感。

當然,我們的服務範圍或對象不僅限於香港。隨著香港初創企業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發展,我們也需要去幫他們,並鼓勵他們可以和內地機構或企業多些聯系。目前,數碼港內大概有兩三百間公司和內地的單位或機構保持密切聯系。我們的服務範圍也會投射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相關的企業和相關的單位。

我認為,大灣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取長處」。舉例來說,香港在上遊的科研實力是強的,國際地位也比較優越,吸引了很多外國學者來港從事科研工作。而在中遊開發的階段,廣東省的深圳、東莞、南沙等地都有很強的優勢。到了下遊階段,一方面可以通過內循環,通過廣州等城市輻射到全國各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香港的國際網絡再進一步融資,打進國際市場。所以,要以一個大灣區的整體去看香港創科的未來,數碼港也必須配合大灣區的發展。

記者:您對數碼港的未來充滿期待。

陳細明:是的。在國家希望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前提下,香港特區政府對創科行業非常重視,社會各界也對創科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數碼港希望推動創科的發展,希望幫助創科公司茁壯成長並推進香港的經濟,大灣區的經濟共同發展。我也希望借著數碼港良好的環境可以多培養年輕人,希望他們可以為香港、為大灣區、為國家作出更多的貢獻。因為,年輕人就是未來,年輕人的未來就是香港的未來。

策劃:侯小軍 張純青

統籌:趙楊 胡念飛 謝苗楓

協調:區小鳴 王勇幸 陳彧

撰文:陳晨 

導演:許曉鑫

拍攝:許曉鑫 陳晨

配音:李喬新

剪輯:許曉鑫 陳晨

平面:賴美雅

實習生:柯舒雯 遊寶藝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