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年前的今晚,是全球中華兒女的不眠之夜,祖國處處張燈結彩,所有人都在等待7月1日零時,香港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多少人難掩激動的淚水。
1997年至2022年,四分之一個世紀已過。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每一個瞬間都見證了時間的流淌:戰勝亞洲金融風暴、CEPA協議簽訂、完善選舉制度、擊退新冠疫情……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不斷鞏固,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帶給世界關於香港的全新認知和觀念,以及「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成功實踐的過程。今晚起,南方日報、南方網在海內外同步推出《港故事——香港回歸25年25人訪談錄》,回到25年中每年的重大新聞現場,采訪親曆者、見證者,聽他們講述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和25年來與香港共同成長的故事。
時任香港特區警務處處長 鄧竟成(中)
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飄揚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宣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這一刻變為了現實。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活動,沒有彩排,只有一次機會做好這件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警務處前處長鄧竟成當時是香港警務處總警司,負責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安保工作。與南方網記者一起走在金紫荊廣場旁的海濱長廊,回念25年前的那一晚,他仍然心潮澎湃。
回歸前曾接神秘電話
跑上跑下跑壞一雙鞋
夏日的維多利亞港藍天碧水,海風習習,金紫荊花塑像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今年68歲的鄧竟成幽默健談,雙眼炯炯有神,身板依然挺拔。因其高大英俊的形象,曾有媒體稱他為「電眼警務處處長」。知名香港電影《寒戰》中郭富城飾演的警務處處長一角就是參照了他的形象。在金紫荊廣場,視線越過金色花瓣,望著會展中心新翼,鄧竟成的思緒也回到25年前的回歸典禮現場,難掩激動心情。「當時的心情很複雜,既高興又要更加謹慎。」鄧竟成說,「因為國旗每升高一寸,就表示更加近回歸的日子,更加要聚精會神,確保沒有任何事情會影響到整個儀式的順利完成。」
記者:得知要負責這個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安保工作,第一反應是什麼?
鄧竟成:回歸前一年,我就與7位同事共同加入回歸典禮活動安保工作小組。我的任務是負責所有儀式的安保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有人負責要員保護,有人負責交通等,公安部來的同事稱我們是「八大金剛」,說我們樣樣皆能,各顯神通。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活動,沒有彩排,不能出錯,只有一次機會做好這件事。所以還是有壓力,當時安保工作也面臨很多困難:一方面,中英雙方就回歸典禮的安排仍有很多細節未達成一致;另一方面,會展中心新翼仍未完工,給圍封、排查等安保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阻礙。我們要考慮一切可能發生的危險及突發狀況,並據此制訂行動預案。同時,我們還需對會展中心進行地毯式搜索,排除一切可疑物品。
記者:您詳細說說?
鄧竟成:任何可以打得開,揭得起的地方,我們都會檢查,檢查之後我們就貼封條。現在的警隊封條,和我們當年用的差不多。上面寫著FSU代表警察搜查隊,每逢香港舉辦大型活動,他們就會出動,參與場地搜查等安保工作。當時每一個封條還有固定編號,看見編號我就知道相關物品的位置在哪,如果遭人移動或撕毀,我們也能及時發現。
記者:交接儀式前有沒有遇到一些緊急情況?
鄧竟成:有的,就在交接儀式的前幾天,我們接到一個神秘電話說,會展中心藏有爆炸物。當時公安部一位負責同志也得到消息,並問我是否有可能發生電話中所說的情況。我很有信心告訴他,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當然,我們也不敢大意,我馬上派警員快速排查,最終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為什麼我那麼有信心?因為香港警隊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專業素養。單是我自己從南到北,跑上跑下,幾乎查看了會展每一個地方。短短一個月內,我就走爛了一雙鞋。
記者:有沒有比較難的事情?
鄧竟成:我們要確保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影響到整個儀式的順利完成。1997年6月30日那天晚上,英方那邊的告別儀式首先舉行,在當時添馬艦的大空地上舉行,距離交接儀式所在地會展中心有比較長的一段路。安保計劃要考慮一個重點就是如何可以讓那麼多嘉賓在短時間內安全地從告別儀式場地來到會展中心,參加交接儀式。
為確保前往會展中心的道路安全,我們專門設計了一種安保用地大型水馬,重兩百磅,約兩米高。但因為這批水馬是警隊物資,需要將警隊名稱印上去,而准備生產的時候是1996年,香港尚未回歸,我們仍被稱作「皇家香港警察」。所以我們很糾結,究竟印什麼名字好?考慮到水馬制造價格高昂,今後仍會使用,我們最後決定提早去掉「皇家」兩個字,就用「香港警察」。
記者:因為大家都對回歸充滿期待。
鄧竟成:是的。從「皇家香港警察」到「香港警察」,不僅是名稱、帽徽的改變,更重要的是一個時代的轉變。我相信每一位警察同事,每一位公務員,每一位香港市民都期待這種變化。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身份定位向來模糊,但1997年回歸之後,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很明確地告訴別人,我們是中國香港警察,我們是中國人。
回歸後總有變與不變
重要的這是有序且進步
鄧竟成和記者漫步於連接添馬公園及會展中心的海濱大道,放眼望去,維港兩岸的摩天大樓沿著天際線不斷延伸,一片蓬勃發展的景象。「7月1日那天,看著煙花,我特別感慨。很多人說回歸之後,香港很多事情會改變。但這25年證明了,改變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根據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大原則去改變,是進步的改變、有序的改變。這符合我的期望。」
「但不變的是,香港仍然是我的家。」他指了指對岸說,「穿過那兩棟大廈,就可以看到獅子山了,它的山線和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樣,完全沒變,那種感覺也沒有變。」
記者:儀式結束後,是不是「一身輕」?
鄧竟成:1997年7月1日淩晨3時45分,當範徐麗泰率領一眾臨時立法會議員宣誓就任時,我已經不眠不休工作了2整天。當我終於離開會展回到家中時,我清楚記得我床頭的電子鐘顯示的時間是5時55分。可1小時後,我又回到會展繼續工作。直到真正有時間感受回歸的喜悅,應該是在1日晚,我和太太看煙火秀和畫船巡遊時。
我之前訂了一本西方的雜志,回歸前有一期封面是全黑的,並寫道「香港不會再有陽光」,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因為我看到的依然是美麗的維港,人們歡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天。之後,我就退訂了那份雜志。
記者:您覺得香港回歸這25年哪些變了?
鄧竟成:改變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是根據基本法,根據「一國兩制」的大原則去改變,這是進步的改變、有序的改變,這符合我的期望。這是最重要的。
記者:有沒有東西,您覺得沒有改變?
鄧竟成:香港仍然是我的家。香港仍然是屬於我們的地方。
我小時候,經常在維港坐小輪,由香港過九龍、九龍過香港,當時我喜歡看香港的山線,香港島的太平山、九龍的獅子山。
過去一段時間,我經常去爬山,爬到這些山上面的時候,由九龍看過去香港,看到太平山;從香港看過來九龍,看到獅子山,那個山線是沒有變過的。香港的文化、香港市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沒有大的改變。這是香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香港的獅子山精神沒有變過。
記者:所以,您認為,這樣的東西未來也不會有改變。
鄧竟成:我很有信心。未來的25年,是作為我們「50年不變」的下半場,獅子山精神會繼續發揮作用,繼續發揮能量,讓我們廣大的香港民眾繼續可以在這個地方安居樂業。
警務處處長任內聚焦三大工作
推進警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土生土長的鄧竟成,在1976年加入警隊任見習督察,並於1980年加入「飛虎隊」,曾創下一槍不發,成功生擒7名嫌犯的紀錄,被香港媒體稱為「飛虎之光」。2007年,鄧竟成出任警務處處長一職,他也成為首名曾在飛虎隊服役並擢升處長的警官。
記者:您是香港警務處第五任華人處長,當時香港已經回歸祖國了,您的工作主要是什麼?
鄧竟成:我上任警務處處長時,正值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背靠祖國,經濟蓬勃發展,與世界各地的人員往來愈發頻繁,並舉辦多項國際大型活動。因此警隊所承擔的任務也相應發生變化。
我在任內主要聚焦三大工作:反恐、打擊科技罪案、加強財富調查。這三方面是有關系的。恐怖分子可能利用黑錢來買軍火,並通過科技來做一些攻擊。自從「9·11」恐怖襲擊發生後,恐怖活動在世界範圍內大幅增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完全免疫」恐怖活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旅客、貨物、資金和資訊的流動十分自由,但以上有利條件都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進行恐怖主義活動,香港不可以在這方面有一個大漏洞。
記者:所以您決定建立反恐特勤隊。
鄧竟成:是的,用於預防香港的恐怖活動。當時香港警隊的架構是有(這樣的)空缺的,雖然有基本的警員比如「藍帽子」(警察機動部隊),也有特種部隊比如飛虎隊、機場特勤隊,但中間缺少專業的預防性反恐隊伍。
記者:當了警隊「一哥」,壓力倍增?
鄧竟成:我記得在1986年,我離開工作五年的飛虎隊升級做了警司。我第一次穿著警司制服站在一面鏡子前問自己:「今天的你同昨天的你有什麼分別?」在我看來,不是職位變了,而是責任更大了。到了警務處處長,每當我聽到有市民叫我「一哥」時,我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所以,我的目標很清晰,就是做好警察工作,讓市民感到安心。
退休後的鄧竟成接受南方網、「今日香港地」記者采訪
退而不休回饋生活
幫助青年建立正確國家觀念
2011年1月,鄧竟成卸下戎裝,正式離開了警隊。回顧35年的警隊生涯,鄧竟成說,最難忘是「責任」二字。
退休後,這兩個字也沒有絲毫「褪色」。熱愛足球的鄧竟成,曾經出任香港足球總會獨立董事,並獲委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聞博覽館董事、漁護署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主席等,身兼數公職。在他心內,很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反饋社會,尤其與年輕人有關的工作,令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
記者:辛苦奔波了一輩子,大家都覺得您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但我看您還是很活躍,幹勁十足。
鄧竟成:人生要分三個階段,首先是讀書求學,然後有一份熱愛的職業。對我來說,就是當了35年的警察,完成警察工作後還有一段新的人生。第一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攝影;第二,是活到老學到老,比如我去學習做地質公園導賞員等等;第三,是將自己工作經驗反饋社會,特別是與年輕人有關的工作,令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
記者:您特別重視年輕人。
鄧竟成:青年在香港社會扮演重要角色,他們的成長事關香港未來。1991年到1993年,我獲派在英國倫敦警署工作。那個時代很多港人會認為留在英國更明智,但我之所選擇去英國,也讓我孩子跟著過去,就是要讓我的家人們感受一下寄人籬下、二等公民的生活。所以,兩年過後,我和家人達成一致,選擇回港繼續生活。這也是一種教育。
記者: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發生時,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鄧竟成:1997年,我親眼見證了國旗、區旗升上了旗杆,深知其背後是幾代人的付出。當我看見國旗被扔進海中,真的非常不開心。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用那麼激進的方式去侮辱自己國家的旗幟?所以,這些年,我也常常到香港本地學校講解基本法。我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曆,令學生理解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重要性及意義。
回歸25年是「50年不變」的中點站,這是一個好的契機,去幫助年輕人認清自己的角色,建立正確的國家觀念。
策劃:侯小軍 張純青
統籌:趙楊 謝苗楓
協調:區小鳴
撰文:陳晨
導演:許曉鑫
拍攝:許曉鑫 陳晨
剪輯:許曉鑫 秦少龍
平面:賴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