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深圳按下了“暂停键”,“我所居住的这座城生病了,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它。”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福田区全脱产支援管控区疫情防控工作,随后,我被分配到了沙头街道办新洲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穿上“大白”,深入管控区协助核酸检测
我跟着医护人员来到了管控区的核酸检测点,整理好核酸采样相关物资、搭好帐篷后,居民们已排着长队开始等待了……我们这个核酸点共有4名志愿者,2名医护人员。我负责扫码,一扫一递,看起来简单机械的工作,持续10个小时下来,发觉真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扫码时要高度集中精力,确保管、码、人一一对应。手机的电量还必须保持空闲时少用,减少电量损耗,这样手机就能多扫一个码。穿着“大白”防护服工作期间是无法喝水也无法上洗手间的,有一次站得久了,突然眼前一团模糊,甚至完全看不到居民的核酸码,后来才发现原来面罩上都是水雾遮住了……到了下午6点,抬头一看队伍还很长,饿得手有点发抖,脚已经发麻了,我不断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终于到了晚上9点,排队的居民越来越少了,我们才开始轮换着休息,去喝水吃饭。
我所在的小组负责管控区四个核酸点,搭好帐篷、摆好凳子、拉好警戒线,为医护人员、扫码人员提供后勤服务,每一个监测点1-2位医护人员,不停地重复做循环往复的动作是我们的常态。消毒、搬运物资、消毒、维护秩序、提醒居民戴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然后再消毒……每一个动作后,双手都要用酒精消毒,来不及挥发的酒精让手指的体感温度降到冰点。虽然又累又热,但大家都各司其职,互相鼓励和帮助,这种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我感到既疲惫又温暖。
为民服务,争当“快递小哥”
最后两天,根据指挥部的安排,我们重新调整部署,组建片区队伍,主要是管控人员流动和外出,落实一栋一检,不漏一人,同时建立居民联系群,为居民配送物资、转送外卖和快递。我负责的是新洲北村管控区,属于城中村,楼宇之间错综复杂,为了防止人员聚集,我们专门守在楼宇门口,劝说居民不要外出,解答居民疑问,同时给送食物、外卖、快递等;拿着喇叭喊居民们按栋数出来测核酸;帮助居民建立好居民微信群,在群里通知物资送达信息等。居民微信群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深入交流、解闷,有不耐烦的,有不配合的,甚至有骂人的,但经过解释后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和感谢。我负责的片区里还有很多务工人员用的是老人机,无法网上购买所需物品,我们就利用自己的手机为他们点外卖或向片区负责人报备多几份饭菜,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送关怀、送温暖行动真正落到实处,不留遗憾。
从普通党员到抗疫战士,从防疫“小白”到抗疫“大白”,不同的角色,不变的责任。风雨相约,俏也争春;万物不辞,静待花开;好时光一定带着好消息正快步向我们走来。相信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作者:欢乐马
版权声明:作品版权归南方网、粤学习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