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早上,我接到了医院的紧急通知——下午2点前要做好支援上海市核酸大筛查的准备工作。在各个科室的通力配合下,我和科室同事霍咏姬同志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临行前,医院领导千叮万嘱: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一定要注意生物安全!科室主任送我们去机场的路上也在反复强调:一定注意个人防护,一定要平安回家。
4月3日晚上23点45分,我们随广东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到达上海并入住了酒店。经过通宵研究,支援队领队制定了人员分组、班次和各自定点支援的医疗单位。
4月4日早上八点半,我所在的小组出发前往上海虹口中科润达实验室进行新冠核酸检测工作。到了支援地点,我们由上海中科润达负责人安排在方舱实验室工作。经过简短的介绍和实地参观后,大家发现此处方舱工作条件相对有所不足,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
仔细观察方舱各个区域及周边环境后,大家迅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消毒规范。因为中科润达使用的试剂和仪器都是我们自己医院曾经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我和霍咏姬同志便担当起试剂配置和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最难得的是,我所在的小组还根据方舱外部环境的空间、空气流向和方舱的位置,在方舱外部设置了天然的“一脱区”和“二脱区”。
准备事宜完善后,大家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新冠核酸检测工作中。由于方舱位于室外,且平时使用不多,空调系统的制冷功能出现了故障。但因为上海封城,工程师无法上门维修。所以,白天的工作区域基本是一个“大蒸笼”。考虑到大筛查任务的紧迫和艰巨,我们小组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从第一次全市大筛查开始,方舱的核酸标本数量一直都很大。我的小组成员都是省部属医院的检验人员,大家凭借专业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标本检测工作。得益于平时科室主任对核酸检测工作的严格要求和院感科的多次培训,我在这几天的工作中多次提出一些防污染和防感染的建议,因而被支援队任命为所在小组的感控组长。
虽然抵达上海后的每一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得到了当地的肯定及表扬。4月10日,支援队领队即中大附一的黄彬主任亲临我们工作的方舱指导工作,对大家的工作和付出作出了肯定。他语重心长的跟我们说,这个支援工作可能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希望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小组队员纷纷表示:“无论多久多难,我们都会圆满完成国家和单位交付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后续的支援工作!”
作者:李前宁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版权声明:作品版权归南方网、粤学习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