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届文博会上,志愿者们忙碌在各个角落,为参会者提供介绍讲解、信息咨询、道路指引等服务。一袭红色马甲,一脸灿烂笑容,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感受到广东的温暖和热情。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事业亲切关怀、亲自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这是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中央文件,对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持续健全制度体系,积极强化阵地建设,全力壮大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朝着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构建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特色、岭南风格的“志愿广东”新格局。
起步早 走在前
志愿服务创下全国多项“首个”
1987年,开设全国首条志愿服务热线广州“中学生心声热线”;1990年,诞生国内首个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1999年,出台全国第一部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2008年,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2014年,在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广东志愿服务起步早、走在前,曾创下全国多项“首个”。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汇聚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以省文明委名义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志愿服务强省目标。《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有力护航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4月《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后,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广东省贯彻落实意见,对推动广东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安排。
全省各地也一直在探索经验:广州探索构建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和志愿者学院;深圳设立全国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探索“社工+义工”模式;珠海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实现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覆盖;佛山首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打造“10分钟社区志愿服务圈”;东莞实现志愿服务专人专职专项经费,志愿服务中心(站)覆盖所有镇街、村(社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正在加速融合发展。广东联合港澳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联盟”,建设大湾区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创新粤港澳志愿服务合作机制。联合港澳机构推广“i志愿”系统,发行注册志愿者证,推动实现三地志愿者身份互认、记录互通、激励共享。2025年,粤港澳三地即将首次联合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三地志愿者将在盛会集结,以专业的服务展现人文湾区的风采。
“广东是中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不少经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广东省团校教授谭建光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伴随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变化,调整志愿服务的重点,创新志愿服务的方式,构建精准高效的供给体系。
活力足 覆盖广
每6个广东人就有1名志愿者
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230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18%。已标识志愿服务组织2202家,志愿服务队伍超过13万支,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9亿小时。
可以说,平均每6个广东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志愿服务,党员先行。在广东城市大街小巷、乡村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党员志愿者的身影。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国企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湛江开展“守护红树林 志愿者先行”万名志愿者全域护林行动,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带动全市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佛山市南海区推进“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等多方志愿服务队伍纷纷响应,结对到村(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
各行业各领域志愿服务齐头并进、百花齐放。卫生、消防、环保、法律、助残等20多个行业率先建立行业志愿服务组织;先后成立禁毒、社区矫正等领域的志愿服务联盟;全省21个地市均成立“消防志愿者服务总队”,组建各类消防志愿服务队伍1800多支;全省民政系统成立志愿服务组织500多个,组建志愿服务队1万多支;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或备案的退役军人志愿组织(团体)600多个……这些志愿组织和团体发挥专业技术技能、行业资源优势,提供专业性志愿服务。
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江门市江海区推出党建引领“新”连心暖流送餐项目,链接“两企三新”爱心资源,通过与服务对象精准结对,为有需求的独居长者等提供送餐到户服务;河源组织外卖、快递小哥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当好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
队伍组织不断壮大的同时,志愿服务阵地也一直在拓宽。
截至目前,广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超2.8万个,志愿服务队伍6.12万支,构建起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驿站(U站、V站)等各具特色、广泛覆盖、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
此外,广东在各类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建设志愿服务站点2.9万多个,覆盖率达到95.6%。建设文化馆(站)志愿服务站点2000个、青年志愿服务站点1225个,省内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场所提供常态化的交通志愿服务。
强供给 提质效
持续擦亮“志愿广东”品牌
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省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之后,划入了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志愿服务成为其一项重要职能。新的格局体系下,广东省志愿服务工作更加注重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强化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持续擦亮“志愿广东”品牌。
在助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志愿服务不断拓展深度。
5月31日,广东省行业协会商会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谋划推进“千会万企”助力“百千万工程”,凝聚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力量,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广东实施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约万名青年志愿者奔赴乡村,在“百千万工程”一线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各地也以各种形式动员志愿者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如云浮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举办助力“百千万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行动日活动。
今年,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发布“乡村绿化 志愿有我”倡议书,号召全省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特别是乡村绿化工作。依托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和绿美青年林小程序等,广泛发动志愿者主动认捐认种。汇聚志愿力量等,在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村、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黄花村等打造绿美广东示范村。发动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公益植树活动,打造一批绿美广东示范厂区、园区。
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温度。
惠州打造“为爱弯腰,‘益’起捡跑”品牌项目,志愿者在捡拾垃圾的同时,传递环保与健康生活的理念;肇庆组织开展春运“暖流行动”,免费为“摩托车返乡大军”提供食品饮水、摩托车检测、换车胎等服务;潮州市弘德寻失志愿者联合会发起“爱心接力,助爱回家”项目,5年来帮助2000多个失散家庭团圆。
在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志愿服务不断提高精度。
志愿服务是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广东连续多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常态化的邻里守望、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依托村级社工站,设立了村民议事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志愿服务示范基地以及乡村文化传承基地,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在参与应急抢险、救灾救援中,志愿服务不断延伸广度。
这些年,广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佛山菠萝救援队、蓝天救援队都是经验丰富的民间救援力量,其中,菠萝救援队队员以专职救援人员为主,大部分人都有8年以上的救援经验;蓝天救援队由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组成,很多队员都是“一专多能”。
在南粤大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志愿精神浸润人心。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不仅点亮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更汇聚成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马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