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如何激活“三大动力”,再造新优势?专家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施工图

2023-06-30 11: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莫郅骅 李竹 等

  6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施工图、任务书。强调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对广东未来发展有何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如何实现新突破?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解读会议精神。

  新优势·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这是广东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关键招数”

  会议要求广东要自觉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广东各项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握规律、把握主动,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新征程广东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要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要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要激活创新动力,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崛起为第一经济大省,动力源自改革、源自开放、源自创新。此次会议上再度强调“三大动力”,对广东未来的发展有何意义?广东省制造强省专家咨询委副主任陈新认为,“三大动力”正是广东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关键招数。

  如何激活“三大动力”,再造新优势?陈新指出,广东应坚持在改革开放融合发展中谋求科技的自立与产业的自强,要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更广泛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汇聚广东,开展更为丰富的“共创共享”式国际技术创新合作与产业共同繁荣的新实践,增强广东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国际影响力与行业话语权,率先将广东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自强、产业自主的重要战略支点与样板示范。

  新突破·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应进一步提升软硬联通的水平”

  会议强调,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带动全局全面跃升,谱写广东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其中,“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位于“十大新突破”之首。会议强调,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广东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年以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广汕高铁全线正线铺轨完成、南珠(中)城际项目开工、深中通道全线实现合龙对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推进“一站式”系统升级迎“港车北上”……轨道交通“织线成网”,加速了多种要素高效流通。

  与此同时,“软联通”也在持续推进。今年4月,110项“湾区标准”以清单形式正式公布,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大到营商环境,小到一块杏仁饼,如今都有了“湾区标准”,体现出大湾区标准服务供给模式和规则对接路径的创新。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此次会议再次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现了广东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担当起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的重要使命,推动粤港澳三地共享发展成果。

  陈鸿宇指出,下一步,大湾区还要进一步提升软硬联通的水平和质量。比如,在硬联通方面,要注重轨道交通、港口体系、空港建设、航线数量;在软联通方面,要持续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新突破·制造业当家

  “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筑牢产业四梁八柱”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是此次省委全会提出的广东需奋力实现的“十大新突破”之一,报告提出,广东要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近期以来,“制造业当家”在广东省的多次会议上被频频提及,足见广东对于制造业的高度重视。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已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首次实现超万亿元营业收入。

  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应如何再有新突破?“坚持制造业当家,首先应该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陈新表示,广东应充分认识传统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与极端重要性,在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基础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专项行动,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同时,会议还提到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而这也是广东省委、省政府6月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中确定的重点工作。

  陈新认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制造强省的任务相当艰巨。同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比较,广东制造业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四梁八柱(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骨干企业)不够强大、产业高端化发展中存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的风险、高技术赋能企业与产品还不够充分、粤西两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

  他表示,在紧紧围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持续发力的同时,建议广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链主”企业,培育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增强产业链高端化的重要节点支撑力度;继续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培强资金链、集聚人才链”,立足国内,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与产业链“短板”,确实甩掉“卡脖子”之手。

  “突出抓好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对企业与产品属性的赋能变革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顺应消费升级,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等;坚持把珠三角这个‘核’建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加强粤东西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建设,如积极探索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双向飞地’模式(即研发在珠三角、生产在粤东西北)。”陈新说。

  新突破·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是此次省委全会提出的“十大新突破”的另一重要内容。

  自去年底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后,“百千万工程”就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逐级贯彻落实。今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正式印发,给各地提供了清晰的“作战图”,此后各地争相发布实施方案,甚至有多地提出要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样板。

  此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因县施策抓好产业培育,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打造一批产业强县。”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余建斌认为,发展地方经济务必要立足地方实际,尤其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要进一步扶持其做大做强。

  对于广东而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一直被视为破解城乡区域协调问题的重要抓手,依托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也是赋能县镇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3月24日,广东就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陈鸿宇对此表示,“有序转移”需要有序的有效市场,有序的有为政府,有序的市场、交通、信息三层网络,以及企业主体的自主有序选择。而交通是难点之一,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修复市场、交通、信息三层网络,需由承接方的政府加强引导。

  “强县域”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环。陈鸿宇指出,广东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激励体制和合作模式上要硬挺县域这一“后腰”,并建议大胆赋权强县,按照“宜统则统”“应分尽分”的原则,建立省、市、县三级下沉支持镇村资源主要由县一级统筹、使用、考核的体制,明确县一级统筹全县镇、村协同发展的主体责任和相应的资源保障。

  此次全会也强调,通过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等抓好改革赋能。除了将相关管理权限下放到位,余建斌还建议称,上级部门可考虑设立县域振兴基金,进一步支持发展优势相对较弱的县域。

  新突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发展绿色经济,广东要打好几张‘牌’”

  今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持续用力减污节约降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让绿色成为广东的鲜明底色、重要特征。

  自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去年底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后,广东先后印发了《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多个文件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保驾护航。近日,《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于2023年5月31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为加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法治保障。绿色,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广东的林业和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钟晓青对于广东省目前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给予了肯定。

  同时,钟晓青指出,广东在生态建设上也有很多自己的优势:广东地处南亚热带及热带的滨海地区,有完整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链、产品链、废物链的生态工艺对接;拥有全国全世界最大的生物多样性集聚效应基础上的生态容量;河流纵横,人均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拥有最大的碳汇生产能力和潜力;拥有最大的产业集群优势、资金优势,先进的生态理念,人才聚集,因此有着高水平决策层的优势和发明专利优势。

  “这些都是广东省在减污节约降碳方面的‘牌’。”钟晓青表示,对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的要求,广东需要打好以上几张“好牌”。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李竹 陈卓睿 王诗琪 吴璇 实习生 潘竞儿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