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广东稳步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2023-11-04 07:52 来源:南方日报 谭超 何明强 叶志强 等

  “治理后水清了,沿途的绿化也更好了。我经常带孩子沿着堤岸散步,很惬意。”谈起广州白云区人和镇兔岗坑的变化,市民冯女士连连点赞。在人和镇东北,一条曾经的黑臭河涌蝶变成“生态河”。

  在东莞产业重镇长安镇,一座现代产业园——OPPO长安研发中心今年7月在这里拔节生长。依靠电子信息、五金模具等产业集群带动,长安镇GDP力争在2024年突破千亿元。

  走进韶关南雄珠玑镇,圩镇临街商铺井然有序,路面干净整洁,星星点点的景观花箱,构建起和谐的圩镇风貌。

  在汕尾陆丰碣石镇,当地通过打造美丽圩镇客厅,生动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人文之美。

  建设一批美丽圩镇、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以来,广东稳步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一个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镇正成为现实。

  广州白云区人和镇

  以水为媒 串起乡村振兴“黄金带”

  在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一条名为兔岗坑的小河静静流淌。这条全长6.8公里、流经多个村的河涌,经过全面整治,已经从黑臭河涌蝶变成“生态河”。

  此前,兔岗坑水质较差。2022年,兔岗坑纳入机场场外排渠工程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完工,剩余河道长度947米。在本次整治中,兔岗坑河宽基本维持现状,两侧渠顶新建防汛道路及绿化带,平时作为人行道及机动车道。

  兔岗坑上的一座农桥重建成三跨混凝土板桥,为兔岗坑增添了一处亮丽的景观。“桥下是清洁的河水,桥上是绿油油的草坪。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来这里散步,空气很清新,让人心情舒畅。”冯女士说。

  城市水环境治理不仅涉及水体处理,还涉及社会治理。作为一座有城有乡的超大城市,广州始终坚持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

  人和镇位于广州市北部,流溪河穿越全镇,常住人口约21万。今年以来,当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合拳”。目前,全镇建成污水管网900公里、3年增长6倍,21个村全部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治理率达100%;辖内29条河涌全部消除劣Ⅴ类,流溪河口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人和镇的溪畔公园集景观展示、园林绿化、休闲健身于一体,为居民提供了一片绿地。这座美丽的公园长达290米,平均宽度达65米,总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不少市民在河畔碧道上骑行散步,放松身心。

  溪畔公园的建成,是人和镇治水成果的一个缩影。该公园的前身是置业广场违建别墅区,2019年被省水利厅列入“清四乱”整治清单,共有违建别墅24栋。2019年6月起,人和镇开始组织力量,对置业广场违建别墅区进行了拆除。

  人因水而聚,城因水而兴。水环境提升带来的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亲水地段也随之成为文化、商业、产业兴盛的“黄金带”。

  人和镇狠抓转型升级,将农村治污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依水而生、依水而兴,建成丰华园、人和园、空港文旅小镇等现代都市农业、文化服务产业园区,打造流溪湾新乡村示范带,辖内的秀水、清河等5个农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近两年来,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今年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大增长。

  东莞长安镇

  产业向新 加速挺进“千亿镇”

  在东莞长安镇乌沙裕鑫研发中心项目现场,起重机低吼着连轴运转,工人在钢筋丛林中忙碌穿梭,这是长安镇首个村集体自行改造的“工改工”项目;而在联冠先进制造中心,项目建设稳步开展,目前整个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2024年可正式完工并交付使用……

  作为东莞的产业重镇、工业强镇,近年来,长安镇产业动能强劲释放,新业态蓬勃发展。

  立足15万户市场主体的雄厚基础,当前的长安镇形成2000亿元规模的电子信息和500亿元规模的五金模具两大支柱产业,培育出OPPO、vivo等全球知名企业,实现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同时,长安镇着力打造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三大新兴产业迈上百亿台阶,构建起量大质优、梯队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布局之外,长安镇着眼于满足产业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品质需求,带动城市形态和产业形态的迭代升级。

  眼下,长安正大手笔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9月,长安镇城市副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仪式举行,该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拟建设健康服务站、展览馆、图书馆、多功能厅以及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体育场所,充分满足周边群众的生活需求。

  “长安副中心区域与滨海湾新区相连,与深圳前海扩容区遥相呼应,是长安参与‘黄金内湾’建设的重要载体。”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说,该镇正全力打造高品质产城空间,以城市形态和产业形态的迭代升级,推动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助推城市提档升级。

  目前,该区域集聚了vivo全球总部及制造中心、小天才智能制造中心、龙辉研发生产项目中心、奥普特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产业项目,并布局高品质的学校、医院。

  “我们持续强化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叶孔新说,该镇正奋力冲刺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新台阶,加速挺进“千亿镇”。

  韶关南雄市珠玑镇

  以点带面 让“一处美”变“处处美”

  “现在街道非常干净、整洁,特别是外立面粉刷和店铺招牌更换之后,我们的店面看起来都更高大上了。”对于韶关南雄市珠玑镇“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成果,居民刘大哥深有感触。以前圩镇主干道路车辆乱停现象频现,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期间,都会造成交通堵塞。美丽圩镇建成后,圩镇主干道路宽敞整洁多了,来往车辆有序停放,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依托“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珠玑镇乡镇容貌“焕新颜”。珠玑镇充分发挥圩镇联城带村作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镇域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和岭南特色名镇,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改造外立面800多户、姓氏文化路灯1000多盏,完成珠玑文体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约1800平方米。

  此外,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玑镇新建凤凰桥栈道、聪辈绿道、珠玑绿道约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完成日处理污水约2000吨的珠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改善镇街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珠玑镇‘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升级改造后,在国庆期间获得了大量返乡乡贤和游客的点赞。但我们还需持之以恒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圩镇主干道管理等后续巩固提升工作。”珠玑镇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珠玑镇还通过成立圩镇网格化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环境卫生市场化运营考核细则,推动辖区商铺、小区、工厂、企事业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健全农村保洁体系,制定规范化建设指引,目前已完成3个规范化小区创建工作。

  “这里的环境比以前好了不少,大家都很自觉地搞好门前屋后的卫生。以前圩镇街上经常只看到环卫工人搞卫生,时不时还有些垃圾散落在街头,现在不少人转变了观念,共同维护圩镇环境。”珠玑镇居民王阿姨说。

  车在绿中行,人在景中走。美丽圩镇提升改造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提升,打造出具有景观性、生态性、舒适性的绿色生态名片,珠玑镇居民在这美丽圩镇建设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下一步,珠玑镇将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持续高效推进珠玑镇“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全面打造干净、整齐、漂亮、长久的高品质美丽圩镇。

  汕尾陆丰市碣石镇

  乘势而上 积极打造美丽圩镇

  走进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的圩镇客厅,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人文之美扑面而来。“我们规划打造了3个点作为圩镇客厅,分别是美食城、玄武山和石洲文化公园。”碣石镇党委书记陈宏栋介绍,这是美丽圩镇建设中的“七个一”之一。

  当前,碣石镇正将“七个一”建设和“一心一轴、两带四区”相结合,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在积极打造美丽圩镇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当地打好“整治牌”,保证人居环境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通过干部专班每日巡查,巩固圩镇“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同时大力开展“三线”治理,发现问题当日整改。同时,当地通过不断完善配套水电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大力提升群众生活环境品质。村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力争碣石全域“漂漂亮亮”,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由建设美丽圩镇向经营美丽圩镇转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群众腰包更鼓,生活更有保障,促进整体增收致富。

  圩镇是城乡融合的重要纽带和节点,碣石镇通过发展产业进一步赋能美丽圩镇建设。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碣石镇把握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中心镇和陆丰县域副中心机遇,强化镇域中心的旅游配套服务属性,以美丽圩镇建设为基础,重点提升交通、商业能级,塑造街巷风貌特色,提升旅游综合收入。同时,发挥城镇建设的中枢作用,持续完善医疗、教育、文体、商贸等服务设施配套,打造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品质的区域服务核心。

  “我们将依托镇域东西向主干道228国道,打造镇域发展主轴,连通周边城镇与碣石综合服务核心,辐射带动沿线周边实现乡村振兴,形成一条东西贯通的城镇发展大动脉。”碣石镇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碣石镇的资源优势也正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当地挖掘镇域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农业产业资源、滨海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发展资源,全力打造东南万亩千亿级临港工业园、东北特色农业产业园、西北文旅康养区、西南滨海旅游区,中部地区则通过擦亮历史名片,复兴古卫城的东南西北中互补,联动性联城带村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 何明强 叶志强 彭骏 陈欣欣

  通讯员 李思番

  统筹:彭琳 赵文君 高静宁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廖智晟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