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
会上宣读了“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共有22个县(市、区)、110个镇、1062个村(社区)入选。这些县镇村为何入选?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有哪些创新探索?在推动广东现代化建设展现了哪些新气象?
典型县
夯实县域发展的产业根基
22个典型县按照创先、进位、削薄三类划分,分别有9个、10个、3个。
肇庆四会市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3.54亿元,在全省5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此次以创先类县(市、区)入选。
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四会立足优势产业,打造了千亿级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并围绕风口产业,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对标新兴产业,协鑫集团四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当地加快构建五百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另外,四会还聚焦特色产业,推动同宇新材料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壮大,打造起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四会还构建了“3223”镇域发展体系,即3个中心镇连城带乡功能持续增强,大沙镇开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2个工业类专业镇和2个农业类专业镇,深度发力“一镇一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3个特色镇充分挖掘利用资源禀赋,通过山水观光、文化旅游、绿色低碳,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
“接下来,四会将持续以头号工程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创建全国百强县。”四会市委书记、市长翁卓辉表示。
云浮市新兴县此次也以创先类入选。县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新兴迅速行动,坚持县为主体,突出自身优势,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镇街体制、农村综合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县域改革工作,全力加快融湾高质量发展。
发力“百千万工程”,如何“走在前、作示范”?新兴通过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县域经济。同时,突出改革创新,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
典型镇
通过示范引领建设美丽圩镇
以典型镇建设示范引领,是广东城镇建设的整体思路。首批全省遴选出110个典型镇。
“‘百千万工程’蕴含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向小榄镇敞开了机遇之门、发展之门、赶超之门。”中山小榄镇入选全省典型镇,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说,将牢牢把握机遇,闯出一条具有小榄特色的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中,结对帮扶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有着小榄特色。原小榄镇、东升镇合并以来,全镇29个村(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小榄镇率先启动党建引领结对帮扶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依托2家镇属集体企业和11个经济较强社区组成6个帮扶小组,结对帮扶胜龙、坦背、太平等6个经济薄弱村,致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样本。
一年多以来,结对帮扶工作盘活了“乌沙更寮”抗日革命根据地联络点资源、开展了永丰新涌渡头亲水四小园等一系列民心工程,6个被帮扶村2022年的村一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0.72%,帮扶成效渐趋显现。
今年以来,小榄在原有镇内帮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社会力量帮扶力度,聚焦乡村特色农业、制造业、文旅产业等领域,推动村企精准结对共建。同时,还选取8个社区为试点,立足社区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和品牌项目,聘请8名文化界名人担任“文化村长”,驻点开展主题创作、艺术培训、展览展演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韶关南雄珠玑镇,则通过打好“三张牌”推动美丽圩镇建设。
珠玑镇是广府人的祖居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发挥圩镇连城带村作用,打造起镇域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和岭南特色名镇。
“第一张牌是‘硬件建设关键牌’,通过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镇域风貌得到显著提升。”珠玑镇党委书记刘春伟介绍,依托外立面改造、姓氏文化路灯改造、建设珠玑文体广场等,彰显古镇文化,也进一步提升圩镇风貌。
行走在珠玑镇的街道村巷间,路面干净整洁,这也是该镇的第二张牌,即针对环境卫生的“软件联通提升牌”。通过制定《珠玑镇环境卫生市场化运营考核细则》,全面推进小区规范化建设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全方位建立健全保洁体系,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品质。
另外,珠玑镇还打好“宣传发动辅助牌”,通过广发动、强宣传,凝聚各方共识。目前,该镇已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向居民发出《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并在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设置大型户外宣传广告。同时,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圩镇各片区成立20余人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队,实现美丽圩镇建设人人知晓、人人支持、共同参与。
典型村
激发乡村振兴无限潜能
乡村振兴的潜能在哪里?透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了广袤的田间地头。
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永宁寨和文园小筑等58座独具潮汕华侨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在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白马农业主题公园绿树葱茏,游客们乘着小火车穿过一望无际的稻田,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前美村积极发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排头兵作用,深入挖掘“古村落、潮文化、侨文化、侨资源”独有优势,在留住乡愁的同时续写古村落新篇,成为古村落保育活化的生动样本。
“返乡华侨们经常带着子孙后代们游览这座故居,让‘侨三代’‘侨四代’感受古老的潮汕文化,对家乡有更深的印象。”前美村党委书记陈练说,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好,早已成为前美村民的共识。
前美村竹宅片区“十八丛榕”曾是一片杂乱,存在不少脏乱差的现象。去年以来,前美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整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八丛榕”一改昔日阴暗潮湿的环境,成了村民休闲小憩的好场所,真正实现了“前美后也美”。
为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前美村依托“十八丛榕”特色点位,打造“听民意—容成事”基层调解品牌,利用村民闲暇时间到十八棵榕树下纳凉聊天的机会,以“拉家常”的方式面对面交流,让村民敞开心扉,化解矛盾纠纷苗头,着力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效能。
“在活化古村落的同时,我们注重农旅融合,着力推动土地连片流转,将1300亩农田进行统一规划流转,打造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示范园区。”陈练说,目前该村已成功打造和美花海生态园、颐禾园等“三产融合”发展典型,与村里特色古建筑串珠成链,形成“潮侨”特色旅游线路。“和美花海生态园项目自今年落地运营以来,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
在梅州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连片平整的土地是村庄的优势所在。谁能想到,这竟是百亩撂荒地上演的“华丽变身”。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白马村以百亩复耕土地为核心,着力挖掘客家、数学、艺术等文化元素,并串联稻田花海、田间观光小火车、党建广场、农产品展销中心等节点,打造建设了白马农业主题公园,让“沉睡”的资源变资产。
早春时节,白马村通过播撒油菜花种,让原本的荒田蝶变成赏花佳处。花谢之后,将菜花打碎还田,变为绿肥,增加土壤肥力,并引入龙头企业栽种彩稻,建设观光小火车,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通过村集体集约土地,引进企业管理,有田地的村民每年可以拿到一亩地500元的田租,同时还能到田地里做帮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白马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华说,有经济条件的村民还可以开办农家乐,将旺盛的人气转变成实打实的经济收入。
同时,该公园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引进优势旅游企业运营,让农户每年能够获得一笔租金,企业还会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参与公园的日常管理,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
南方日报记者 施亮 吴帆 廖瀚 叶志强 方镇彬 郑淼鑫 陈萍 张子俊 陈薇
通讯员 黎蓥莹 臧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