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4K+5G+AI”: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的再定位与战略地图

2021-11-19 14:11 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传媒业的发展转型与技术的变革密不可分,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各大区域传媒产业版图。近十年来,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京津冀传媒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在新媒体转型、电商娱乐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迅速崛起,而以新闻、影视等传统传媒业态为优势的珠三角传媒产业在传播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影响力明显下滑。

  2018年报纸融合传播力百强榜中,珠三角区域排名最高的是《南方日报》,仅位列第六,而曾经风头甚健的广东都市类报纸皆在二十名之外。

  与影响力下降相伴随的是人才流失,大量由珠三角培育的传媒产业人才转型到新媒体,并流往更具发展机会的其他区域。这也与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向密切相关。如上种种现象让我们反思,珠三角地区传媒产业的发展已处于瓶颈阶段,亟须从产业定位与地域整合等方面做出调整。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及其中涵盖的“9+2”城市群“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长远规划,为珠三角传媒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核心城市的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亟待重新定位,充分整合利用粤港澳三地的产业、技术、人才和地理区位优势,以“4K+5G+AI”的创新理念布局传媒产业的战略地图,开创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的新格局。

  一、中国三大传媒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 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顾名思义,是由“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集群理论,将其界定为“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1]。一般而言,传媒产业的发展对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高,需有大量高水平创新人才从事传媒内容制作。同时,也需要成熟完善的传媒文化市场,以及相配套的周边文化创意产业与之相匹配。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产业越来越表现出空间、地域乃至跨区域的集聚,尤其依托国家城市群的建设,前者可为传媒产业提供经济动力、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以及周边传媒产业链的扩散与转化。

  经梳理已有的研究观点和论断,中国以三大传媒产业集群为主导,分别为:以北京为中心的,集广播电视、表演艺术为优势的京津冀传媒产业集群;以上海与杭州为中心的,集新媒体网络、文案策划为优势的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集报业、广告、影视、印刷为优势的珠三角传媒产业集群。

  (一)京津冀传媒产业集群:央媒+文化

  京津冀传媒产业集群是以北京为中心,在人民日报社及旗下报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等国家级传媒集团的辐射下,汇聚带动了大批电视制作、广告传媒、影视经济等相关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2006 年,北京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将文化产业确定为首都的核心产业,规划建设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今已形成北京CBD 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和中国(怀柔)影视基地等多个主导传媒产业集聚区。

  (二)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娱乐+电商

  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包括沪、苏、浙、皖四地26个城市,近年来在媒体转型融合的积极探索中迅速崛起。2013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为上海报业集团,打造了澎湃、界面等多个“现象级”的新媒体项目。广播电视方面,以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电视台为主力有“娱乐长三角”之称[2]。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企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泛电商“独角兽”数据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2007年之后成立的“独角兽”企业有37家,估值排名前十的零售电商“独角兽”有6家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分别为拼多多、易果生鲜、美丽联合、小红书、云集和汇通达。

  (三)珠三角传媒产业集群:新闻+影视

  珠三角多年来都是国内强势的传媒区域市场之一,广东报业的总营业收入在全国同业中排名一直处于第一位,影响力仅次于中央级报纸媒体[3]。早在1996年,广东领风气之先成立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随后相继成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同时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珠江电影集团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影视集团陆续落地,形成珠三角地区“新闻+ 影视”的传媒产业集群。根据2007 年印发的《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将平面传媒业、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传统传媒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并未将新媒体产业明确纳入战略发展规划中。

  二、攻“芯”求“新”: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的定位调整需求

  近年来,以传统新闻纸媒和影视制作为重点的珠三角传媒产业集群不断寻求转型路径,如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新媒介形态的增量,开通了微博、微信订阅号、头条号、客户端等多个传播渠道,且做了视频、直播、大数据等融媒体报道的大量尝试。但由于转型动作相比其他地区滞后,内容影响力和营业收入下滑扭转难度大,高水平传媒人才已有大量流失。加之与港澳国际市场对接不足、资源未充分利用等问题,珠三角传媒产业集群若仍然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势必发展乏力,亟须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重新定位,调整传媒产业战略布局。

  粤港澳三地各有优势所长,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空间等要素的重新连接与整合势必将开创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传媒产业而言,传统珠三角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的建设下也须升级至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并与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京津冀传媒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调整定位为——攻“芯”求“新”。

  (一)攻“芯”:构建4K+5G+AI的科技引擎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为建设智慧城市群,应“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与此同时,力求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这些内容都与传媒产业密切相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有直接引导传媒产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地区间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应用”等。广东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传媒产业的规划更为具体,强调加快建设5G 试验网,以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4K 超高清视频产业。加之近一两年来,AI愈来愈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预见,4K+5G+AI的联合发展,将进一步引发传媒产业的技术变革,带来更多新的传媒科技应用产品,构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二)求“新”:打造创新驱动的传媒生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而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传媒产业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劳动“质量”和“有效性”的要求,更加高于对劳动“成本”的考虑[4]。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要建设创新驱动的传媒生态,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传媒人才,从事高质量的创意传媒内容生产,才能打造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创新传媒应用产品。

  三、新定位下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分布与竞争优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动,粤港澳三地正在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已加快流通,大湾区传媒一体化市场日趋成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的攻“芯”求“新”布局打好基础。从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从传统到新兴的传媒产业梯队逐步优化,华为、腾讯、视源、TCL等全球领先企业的4K+5G+AI科技实力雄厚,粤港澳三地的高端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加之与香港、澳门相联系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大湾区传媒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一)产业基础:从传统到新兴的传媒产业梯队优化

  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发展前列,尤其是珠三角文化传媒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的版图中占据龙头地位。据官方统计数据,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年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七分之一,广东省传媒文化产业基础良好。

  从传媒产业分布来看,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大湾区在传统报业集团、影视集团等基础上,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年均增长35% 以上,广州、深圳作为排头兵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微信、网易等。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广东上榜企业数量多达14家,其中深圳有8家互联网百强企业,广州有5家互联网企业上榜。腾讯更是全国排名第二,网易排名第五,金山软件排名第14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吸引了字节跳动、央视等北方传媒巨头迁入大湾区或设立大湾区总部。2019年7月1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字节跳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加强多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字节跳动大湾区总部项目落地达成合作意向。此前,字节跳动在南山区成立了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一年时间就成长为年营收“百亿级”的高科技企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及广东总站,并在深圳设立大湾区新闻采编中心。2019年3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建立影视制作合作机制,在5G 新媒体技术、4K 超高清频道落地、4K/8K节目技术研发与超高清产业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与此同时,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粤港澳三地21 家广电机构组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电联盟,其中包括香港7 家、澳门3 家、广东11家广电媒体,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专业媒体联盟。

  字节跳动、中央电视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广电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梯队的不断优化。

  (二)技术支撑:4K+5G+AI核心技术实力雄厚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在4K、5G和AI领域的动作频频,从省政府到地市政府纷纷发布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或政策措施等,大力支持促进4K、5G和AI产业发展,培育区域龙头企业和新兴企业,目前也分别取得一定的成绩或成效。

  4K方面:自2017年以来,广东省先后发布《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2017-2020 年)》《推动广东省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提出大力发展4K 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要求,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8 年12 月,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力争建成“一都、一区、一基地”的整体目标,即“世界显示之都”、国家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区、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内容制作基地。

  根据规划,广东省预计到2020年4K产业总规模超6000亿元,到2022年超80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打造的4K产业规模最高,占全国4万亿蛋糕的两成。其中,广州市预计到2020年4K产业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工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

  在4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方面,广东省产业起步早、规模大、知名品牌多,已拥有乐金、华星、视源、创维、TCL、康佳等全球领先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聚集优势,超高清产业应用不断落地。广州市成功创建了全省首个4K电视网络应用示范社区和首个国家广电标准(AVS2) 应用示范社区。广东影视4K超高清频道于2017年12月在全国率先开播。据CCBN-BDF智慧广电峰会披露的数据,2019 年1月,广东省4K电视机产量占有全球总产量的45.7% ;截至2019年2月28日,广东全省4K机顶盒用户总数达1589.86万户,用于多元的4K节目储备达11671小时。

  5G方面:广东省是全国唯一有两个城市参与工信部、发改委5G 试验的省份,同时也是唯一参与技术测试、规模试验、应用示范全部三项测试的省份。作为通信大省、网络大省,5G产业布局是广东省关注重点之一,多项政策规划提及5G网络建设,如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以及《广东省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征求意见稿)等,明确提出“在珠三角城市群启动5G网络部署,加快5G商用步伐,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万亿级5G产业集聚区”。

  大湾区“9+2”城市群也纷纷加紧5G网络建设,其中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2019年6月5日,广州市工业信息化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19年广州市5G网络建设工作方案》,提出2019年广州将建设1万座5G宏基站,实现主城区和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建成全国领先的5G网络,率先实现5G 试商用。深圳在2018年6月印发了《5G规模组网试点建设的工作方案(2018-2019)》,提出2018年底至2019年实现小规模连片组网,并在2020年前实现5G商用。香港、澳门、佛山、东莞和惠州等也有关于5G商用服务的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5G产业链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如广东移动发布5G+行动计划,2019 年3月27日打通了2.6GHz 频段下5G手机之间的首次通话,4月3日率先实现了5G手机与4G手机之间的VoLTE语音及视区发展”合作项目。设备企业方面,华为早在2009年就开投入5G研发。据华为季度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3月底,华为已经签订了40个5G商用合同,居全球第一。中兴通讯是参与全球5G标准制定的核心厂商之一。据中兴官网数据,截至2018 年年底,中兴通讯5G专利申请超3000件,5G芯片专利超过200件,已与全球30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

  AI方面:2018年7月23日,《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指出,广东将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前沿科技攻关、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产业融合应用示范为支撑,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空间统筹布局。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而到2030年,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均有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划。如广州于2018年3月印发《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深圳于2019年5月印发《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 年)》,东莞于2018年7月印发《东莞市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珠海则自2019年5月底以来先后牵手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或建设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或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2017 年,在粤港澳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座城市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260亿元,约占全国的1/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相关设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 亿元。据亿欧统计,深圳、广州分别位列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 强城市的第3、第5名,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多达167家,其中深圳有106家人工智能企业上榜。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智能智造、智能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三)人才储备:高端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明显。2019年2月,清华经管学院和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携手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与全国其他数字经济中心城市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在劳动力整体、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三方面均处于净流入状态。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在深圳、广州和香港三大城市最为集中,湾区人才平均数字化程度为26.98%,深圳超过30%,且超过25% 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30% 以上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全球高新技术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人才的基础。据《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数据,粤港澳三地高校逾百所,在校生超300万人,有5所高校进入第14届QS世界大学排名榜前100名。粤港澳大湾区共有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通信、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云集了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对高端人才的吸纳。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9+2城市政府都将人才引进政策作为作重点。例如广州“羊城人才计划”“红棉计划”;深圳“鹏城英才计划”“鹏城孔雀计划”;“珠海英才计划”;“中山英才计划”;惠州“人才双十行动”;东莞“特色人才特殊政策”等,通过提供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绿卡等措施吸引高端人才。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还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的专业资格互认,加强人才自由流动,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等。

  (四)地理区位:香港与澳门的国际化平台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还具备与香港、澳门临近的地理区位优势。随着粤港澳三地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不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招纳港澳境外人才、利用港澳境外资本,落地高校科研成果,或借船出海进军国际市场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拓宽港澳居民的就业创业空间,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实习就业。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背景和科研能力的港澳高端人才恰恰满足了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需求。据媒体报道,字节跳动将大湾区总部放在深圳的原因之一就是临近香港。接下来,字节跳动将计划在香港开设研发中心,招纳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高端人才。

  大湾区企业布局国际业务也往往选择在香港进行研发,或先试水香港版,再拓展国际市场,如腾讯电子游戏在线商店WeGame正是在香港研发,开发适用所有海外玩家的国际版。抖音也先是席卷香港,2019年2月份数据显示,海外版TikTok于苹果美国应用店免费应用榜排名第三,仅次于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以及谷歌旗下的YouTube。

  市场融资方面,港股市场也更加成熟,且赴港上市既能对集中在国内的客户群体产生更好的品牌效应,又能获得国际投资者的关注,为全球化战略做准备。像腾讯、金山软件、美图公司、美团点评、同城艺龙、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选择赴港上市,以借助港股市场的国际资本。其中腾讯、金山软件是大湾区排名靠前的互联网企业。

  四、结语

  从技术支撑、人才储备和地理区位等方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的各项要素齐全,产业基础良好,但也存在大湾区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差异、要素流通仍有障碍等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传媒产业集群的打造应考虑如何利用好各项要素,整合集中优势,与京津冀、长三角传媒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突出攻“芯”求“新”的新定位。这就要求传媒产业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变革,而是全面升级到底层技术的创新,进而对传媒作品或应用产品形成支撑,避免“单打独斗”,且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更加紧密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5G、4K、AI等基础技术的研发、传媒应用终端设备的设计,利用好香港、澳门的国际化平台与市场,不断推出具有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创新传媒作品及应用产品。

  (本文作者郑宇丹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艳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俞霖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年版,再版介绍第2页.

  [2] 阿茹汗.“娱乐长三角”新竞赛[J]. 新商务周刊,2012(1):30-31.

  [3] 周建波, 曹艳爱, 石飞. 广东传媒产业的优劣势研究[J]. 传媒,2004(10):40-42.

  [4] 黄滢,陈堂发. 城市文化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传媒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8):98-108.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