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校长赵醒村:建设“双一流” 再造“新广医”

2023-07-27 08:13 来源:南方日报 黄锦辉 吴少敏

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一期。受访单位供图

  “没有考上‘双一流’大学,努力把它读成‘双一流’。”不久前,广州医科大学(下称“广医”)校长赵醒村在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话,引来毕业生们阵阵掌声。

  2022年2月,广医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了办学历史上的大跨越。

  广医党委书记唐小平说,学校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一流创新医学人才为己任,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服务“国之大者”,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医篇章。

  赵醒村表示,近年来广医发展成绩亮眼,但办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营百年老店的心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抓住未来三到五年学校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以番禺校区二期建设为支点,推动大力度改革、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变,再造一个“新广医”。

  将思想伟力转化为办学动力

  南方日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校有哪些行动与部署?

  唐小平:广医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高站位谋划,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重点措施,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确定12个调研专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各单位面临的瓶颈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破解改革发展难点问题,持续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跑出更快速度、干出更高效率。

  赵醒村:开展主题教育,对广医而言是一场“及时雨”。广医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单位,但不代表已是真正的“双一流”大学,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当下,广医需要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决心与魄力,全力以赴再造一个“新广医”。

  南方日报:再造一个“新广医”,如何理解?

  赵醒村:再造一个“新广医”,不是否定学校过去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广医的今天是一代代前辈筚路蓝缕奋斗出来的,但是我们从地方高校跃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要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不可否认,目前广医的发展轨道、发展任务和发展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以观念更新为着力点,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内部治理体系的创新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创新进取的制度环境。

  广医人作风低调,有着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我们还需要更加开放,主动向外界“秀肌肉”“晒本事”,让更多人了解广医、熟悉广医,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开放办学不仅是一次倒逼自我革新的方式,还是一个向他人取经学习的良机,希望在交流与互动之中博采众长,进一步树立广医的特色和口碑。

  打造高水平人才中心创新高地

  南方日报:广医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已有一年多时间,目前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唐小平:2022年,广医新开设基础医学本科专业,至此学校本科专业达到22个,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还加强了由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聘任徐涛院士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聘任邬堂春院士为学校南山学者一级教授并设立院士工作站,同时聘任广州实验室59名专家为特聘教授,组建跨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这一年,广医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升,进入前1%的学科上升至10个,临床医学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广医科研立项再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在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中位居第四。

  南方日报: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学校有何目标?

  赵醒村:对于进入新阶段的广医来讲,我时常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人?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我们致力于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一方面,学校建立师德师风标准,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还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整合科研、产业、医疗资源投入人才培养,使一流的科研人才、行业精英、医学专家深度投入教育教学。

  围绕人才培养愿景,广医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上,学校作出了新尝试——打造培养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南山班,建立了药学、生物技术、基础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医科”改革为契机,推进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交叉融合,开设卫生应急特色班等。我们还建立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单位联合培养的“临床医学+X”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与广州实验室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储备战略科技人才。

  要有高峰学科,也要有高原学科

  南方日报:学科建设是高校推动工作的抓手,是否考虑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赵醒村:广医的学科建设道路是先有高峰,再有高原。一方面,高峰学科是王牌,需要它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当高峰学科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更加需要其他学科的加持,才能巩固高峰学科的地位。

  目前,我们实行“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以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为核心,在建设呼吸病学高峰学科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优势高原学科,如胸外科学、变态反应学、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等;同时扩展培育潜在高原学科,如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妇产科学和急诊医学,力争新增1—2个高峰学科。事实上,广医附属医院的优势学科已赢得了口碑,犹如“轻骑兵”,在高手如云的广东医疗界“杀”出重围,但我期待,它们可成为广医的“王牌军”“主力军”。

  第二步是以临床重大疾病为导向,持续推进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共建,辐射带动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医工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南方日报:作为拥有多家附属医院的高校,学校与医院之间如何协同合作,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唐小平:高水平的医科大学一定有高水平的附属医院。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医院是相互成就的,因此在理念上需保持一致。目前,广医拥有14家附属医院,分布在广州、清远和惠州等地,且拥有广东唯一的国家医学中心。

  学校将充分发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以及4所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龙头作用,共同打造立足广州及辐射周边地区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此外,我们将促进附属医院强化临床教学主体责任,促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引导各附属医院以国家急需和重大疾病诊疗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级平台开展前沿科技攻关,争取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并应用到临床一线。

  南方日报:这两年,广医在各项排名中上升较快,如何看待这些排名?

  赵醒村:我们要看排名,但不能仅仅盯着排名,更不能被排名所左右。每个校长心中应该有一杆秤,客观看待自身办学实力和水平,不要因为一次排名靠前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次排名落后而垂头丧气。

  办大学、做教育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对一些排名,我们会重视,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但广医还是会按照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打造一所走在全国前列的独立建制医科院校。

  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学校二期建设的施工图,我一有时间就会看。二期建设对广医是至关重要的,包含了实验动物中心、科技大楼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学科发展重要支撑平台。今年9月,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后,广医将统筹越秀校区和番禺校区的发展,优化学校空间布局,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学,发挥更高效率。

  ■案例

  “南山班”探索

  赢得广泛认可

  在广医,有一个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它就是“南山班”,这是由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办的统筹培养实验班。

  自2015级开始,“南山班”就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器官系统为导向,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人文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设置十三个器官系统模块,构建连贯完整的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

  “南山班”目前已有九届毕业生共269名,其中当年被知名院校免试录取研究生105人,应届总体读研升学率超86%。学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稳步提升,在省内医学院校排名前列,其中2020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88.94%,高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

  “南山班”的探索赢得了广泛认可。2022年,《“南山精神”引领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南山精神”引领的“三化三合三体系”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数读

  ●学校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72位。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含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

  ●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精度居全国高校第22位、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第3位、广东省高校第1位。学校1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拥有24个国家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94个省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其中,呼吸科连续13年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排名全国第三、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胸外科排名全国第五、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排名全国第六。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等2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

编辑:王璐瑶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