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中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公布了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 “最美最佳”先进典型名单,全省红十字系统4个先进典型榜上有名。其中2人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1个组织获评“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项目获评“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一起来学习榜样的力量!


“南科微光”急救科普项目由南方科技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应急救援队)自2018年起实施,围绕“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助力构建平安社会”“打造校园品牌活动”“传播南科大红十字文化”四个方面开展,累计受益人数达15000余人次,覆盖深圳市内高校、社区等全年龄段人群。
项目通过“2+4+X”(2小时急救知识普及+4小时急救技能实训+X场急救主题活动)大学生应急反应(USERT)课程培训体系、定制化社区急救培训、企业及机关应急救护培训等多形式,结合“急救科普嘉年华”“急救地摊”等品牌活动,推动急救知识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同时,项目创立“公益+产学研”与“公益+NPO创业”模式,联合多学科开展科创项目,推动公益项目的科研与应用转型,提升项目可持续性。
项目采用“公益+NPO创业”模式,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运营体系确保可复制性。已建立“2+4+X”课程体系及模块化推广方案,形成“高校-社区-非营利组织”协作网络。标准化教学资源包包括多媒体应急救援指南、互动式教学教案、实操演示视频等,确保教学质量一致性。通过培训师认证体系、标准化授课流程与救护员考核机制,项目具备快速复制推广条件,为打造可持续的应急救护教育生态奠定基础。
针对不同人群和区域特点,设计差异化急救课程内容。如为儿童、老年人等社区群体提供贴近生活的急救技能培训,提升急救知识的实用性与全面覆盖性。

依托“公益+产学研”模式,自主研发“心肺复苏AI姿态识别系统”,通过动作捕捉与算法分析实现按压深度、频率、回弹等核心指标的反馈,客观识别学员姿态正误,形成高效评估指导。结合低空经济发展,开发无人机结合AED急救包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科技创新为应急救护普及注入数字化新动能,构建智能化、场景化的全民急救教育新生态。

在人才建设方面,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建立年度纳新机制,确保志愿者队伍的持续补充与更新;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配备具有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的专业团队,通过“理论培训-实操演练-技能考核”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及定期内部复训机制,保证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持续“在线”;在运营模式创新方面,采用“公益+NPO创业”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急救培训服务、应急设备配置等市场化运作,实现项目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通过模式创新、精准施策、技术融合与长效发展机制,为应急救护普及提供可复制范本,持续推动急救教育生态建设与社会安全治理效能提升。
- 推荐阅读 -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 57人获国家级终身奖!韶关这支队伍让城市更有温度
最美志愿者 | 献血18500毫升+志愿服务7634小时!汕头“热血队长”用平凡之举书写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