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与欧瑞泽、法巴将成立逾10亿欧元中法产业合作基金,助法国及欧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原本中投在海外做直投、做LP,而在眼下的国际形势变化期,中投从2017年开始推出双边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探索。”
“我周日从上海飞到巴黎参加完周一的签约仪式后,就飞回国转机辗转到了博鳌,入住酒店都凌晨两点了。”本周三(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到了法国欧瑞泽基金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中国区总裁陈永岚。尽管行程密集,但他脸上不见倦意。
当地时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期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法国欧瑞泽基金(Eurazeo)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简称“法巴”)宣布共同发起成立规模为10亿-15亿欧元的中法产业合作基金,将专注于帮助法国及欧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由欧瑞泽担任基金管理人。
“中法基金目标承诺投资额10亿-15亿欧元,欧瑞泽是中法基金的基石出资人之一和基金管理人。其中中投、法巴和欧瑞泽的基石投资占中法基金的一部分,其余部分通过中欧市场进行私募。签约之后,将开始基金的组建,目标是今年内基金正式启动,进行投资。”陈永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并非中投公司第一次成立双边基金。2017年底,中投公司与美国高盛集团在北京宣布成立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期间,中投与野村集团等数家日本金融机构就联合成立中日产业合作基金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欧洲产品中国市场互补
中投的双边基金模式背后有一套市场化逻辑。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去年11月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表示,中投公司设立双边基金遵循以下几个理念:一是商业可行、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二是共同出资、利益捆绑、合作共赢;三是共同管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而通过此次中法产业合作基金的设立,正可以窥见中投的近年来推进的双边基金策略。
“基金的结构是三方作为基石投资人,由欧瑞泽担任基金管理人。基金未来将注重投资大健康、消费品、TMT和高科技等领域,以法国和西欧企业为主,欧洲的产品和中国市场形成优势互补。”陈永岚说。
他表示,欧瑞泽之所以能最终胜出,担任基金管理人,其“China Angle”(中国故事)是打动中投的核心因素之一 。
就在3月20日,欧瑞泽宣布出售意大利奢华羽绒服品牌Moncler 剩余全部 4.8%的股份,至此欧瑞泽完全退出了对Moncler 长达8年的投资,这期间产生了14亿欧元的收益,现金投资回报率达到4.8倍。
2011年6月,欧瑞泽与合作伙伴收购了Moncler 45%的股份,2013年12月该公司在米兰上市,目前市值接近100亿欧元,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2.8亿欧元增长至2018年的14亿欧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则从9100万欧元涨至5亿欧元。2011年,Moncler在意大利的销售占到了整体销售的43%,而眼下意大利之外市场的销售跃升至整体销售的85%。
而这个投资故事中,“中国元素”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成为Moncler大股东之后,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品牌新的增长点就在亚洲、就在中国,当时也恰逢欧瑞泽在中国组建办公室,这是我组建完中国团队后的第一个项目。(我们)首先重新梳理了品牌的在华策略,原来品牌代理商在中国只开了两家门店,我们配合管理层,组建了品牌的大中华区团队,设定的目标是2015年之前在中国开设至少二十家直营店。(当时)恰逢中国消费升级的爆发期,几乎从零开始,中国市场(内地及香港)的销售份额上升到了百分之十几,加上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购买,实际占比应该更高。”陈永岚说。
新策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除了商业逻辑,中投的双边基金策略似乎也与眼下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有关中投公司已设立的双边基金进展,屠光绍去年11月在公开场合表示,已与美国高盛集团联合设立了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该基金已完成第一期15亿美元的募资,而且已开展第一笔投资。中投公司与高盛集团正在积极推动投后管理,以实现价值增值。
据陈永岚透露,这笔投资是收购了美国一家做移动设备技术的公司。该公司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数一数二,收购也得到了美国监管方面的放行,“原本中投在海外做直投、做LP,而在眼下的国际形势变化期,中投从2017年开始推出双边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探索。”他说。
继美国之后,在英、法、德国几国及欧盟层面,欧洲也出现了收紧外商投资监管的趋势,“这样的环境变化对于中国对外投资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新常态。跨境投资进入了一个新常态,那么就要以新的商业形式去应对、去适应。”陈永岚说。
除了中法产业合作基金外,中投还在欧洲筹备其他的双边基金,包括意大利和英国,英国方面的合作伙伴为汇丰银行,对于中意双边基金,中投官网显示,已与包括意大利国家存款贷款公司(CDP)在内的中意合作伙伴密切沟通,加快推进基金设立。
本报记者 姚瑶 海南博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