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中医系师生在开展义诊活动。全媒体记者 龚春辉 摄
从马来西亚槟城一所华文独立中学毕业后,祖籍广东新会的“95后”小杨进入吉隆坡某私立大学中医系就读。令他不解的是,学校中医专业课程实行的是全英文教学,结业考试与论文写作只能使用英文或马来文。“除同善医院外,马来西亚各中医医院目前只有门诊部,而未设立住院部,部分同学得远赴中国开展临床实习。”他说。
中医海外教育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通过兴办本土中医药高等教育、与中国高校开展多元务实合作等方式,海外中医药人才培养日益标准化、规模化,使得当地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壮大。然而,中医学历教育的海外落地却面临不少挑战。
在院校教育模式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一些地方中医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冲突怎样调和?如何借力国际交流合作,破除部分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裹足不前的难题?这些“痛点”亟待各方合力解决。
▶海外学子中医文化素质何以养成?
构建院校与师承有机结合培养模式
伴随2000年中医实现合法化,泰国中医学历教育步入快车道。2004年,华侨崇圣大学成立了泰国首家中医学院,并开始招生。如今,泰国有9所大学设有中医本科专业。
“自首批毕业生走出校园以来,泰国已有千余人取得中医学本科学位,每年都有上百位毕业生成为执业中医师。”泰国中医师总会会长、泰国卫生部中医管理委员会委员林丹乾说。
在马来西亚,中医学历教育同样方兴未艾。2009年,英迪国际大学成立中医系。十年过去,该国已有7所私立大学获批开展中医学历教育,涵盖本科与研究生课程。
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针灸热”之后,针灸教育发展迅速。白宫补充替代医学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指出,美国目前获联邦教育部认可的中医针灸院系超过50所,遍布20余个州。这些院系均开设了针灸或东方医学硕士课程,有的还已经开始实施博士课程。
不能忽视的是,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海外中医学历教育发展暗藏隐忧。在泰国,部分中医学院面临师资力量薄弱、临床技能培训不足等挑战,加之学生中文水平整体不高,学生课业水平与毕业后的执业表现受到影响。
“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还可以通过早临床、多临床来实现,但中医文化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环境的熏陶。”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副院长林联胜指出,该国承办中医系的7所私立大学中,仅2所是医学类院校,加之西医教育模式冲击,各中医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违背中医药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
“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建立一种既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又契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新路径。”林联胜指出,灵活利用现有资源构建起院校与师承有机结合的模式,是优化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路径的重要内涵。他认为,海外中医院校可以优先录取具有中医药家庭背景且对中医药事业心怀热情的青年学子,以培育更具中医特色的人才。
谈及美国中医院校教育的发展,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求学的“80后”美籍华人任洪森表示,虽然美国的中医针灸教育在中国大陆以外最具规模、最具体系,但当地针灸学校培养的不少毕业生对中医药精髓继承不够、发扬不足。
留学期间,任洪森对“岭南火针”“岭南灸法”等中医特色疗法产生浓厚兴趣。在他看来,学习掌握常用中医特色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对于培育中医系学生的临床实践思维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美国各针灸学校应当定期邀请本土名老中医走上讲台,教授中医特色疗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临床技能”。
▶中医科班生VS“半路出家”西医师?
优化中医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针灸教育的种类包括中医学院教育、西医医学院的中医教育、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补充替代医学博士后项目四种形式。”纽约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会长李旭辉指出,经过40余年发展,针灸在美国已形成规范的执照考试制度。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规定,参加针灸执照考试者,必须先在正规中医针灸学院接受针灸教育,完成学业并获得毕业证书。
“对于已取得西医执照的美国医师,则无需参加统一考试,只需学习200至300小时的指定针灸课程,即可获得针灸执业许可。”李旭辉指出,美国现有持照针灸师4万余名,其中包括约5000名具有针灸执业资格的西医师。
无独有偶!在泰国,西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疗法的政策也较为宽松,该国针灸师90%以上出身西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曾钦表示,泰国中医本科毕业生须经数年全日制教育及职业考核才能执业行医,而西医师只需经过13周短期培训就可以开设针灸科室或诊所,独立实施针灸治疗。“这些经短期针灸培训的西医师给病人开展不规范治疗的话,会损害中医在泰国的口碑。”
对于中医学历教育与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林丹乾认为,各方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切忌片面化和简单化。
在他看来,具有针灸执业资格的西医师在海外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受过良好的现代医学教育,一旦认同中医针灸的价值,就会在临床中应用,对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相融合、提升中医在海外主流社会的认知度多有益处,在推动中医立法、医疗保险支付、科研等方面亦有贡献。
同时,林丹乾表示,为提高中医继续教育项目的实效,可以通过推动延长培训周期、邀请中国专家授课、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促使受训西医师进行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学习,而非简单掌握用针技巧。
▶怎样筑牢海内外“连心桥”?
建立多主体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上世纪80年代末,从中山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张建清赴美深造。后来,她进入旧金山东华医院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作为一家百年华人医院,我们聘请了6名针灸师,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现任东华医院CEO的张建清说。
来自全美中医药学会的巩昌镇博士在《中医在美国本土化研究》一文中指出:美国中医与针灸的从业人员由两大主体构成,一是移民的接近四千名中国医生,二是美国本土培养的三万多名毕业生,此外还有少数从韩国与日本赴美的医生。中国医生基本都是经过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美国本土毕业生在学习中医前则背景各异。可以说,美国中医针灸师执业者来源多样的现状,正是当前海外中医药行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共有30多万间私人中医诊所,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药从业人员超过50万名。“世界各地散布着不少专业能力一流的中医师。这些人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综合素质高,要么有家学渊源。他们依靠过硬的疗效,在海外打响了名声。”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说。
与此同时,张忠德也直言:“海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其短板。”比如,有些国家中医药行业民间执业团体力量分散,缺乏统管性的机构凝聚业内各方力量,引领整个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些国家的中医流派根基虽保存良好,但创新性和包容性不足,与现代医学、当地其他传统医学之间尚未形成合力。再者,不同国家、不同中医流派以及同一中医流派里的不同分支之间的交往偏少。
加拿大卑诗省昆特伦理工大学健康学院中医系主任杨光芳对此深有同感:“加强与中国中医院校、中医医院的国际交流合作,是推动海外各国中医药人才层次及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他表示,为增强办学实力,昆特伦理工大学时常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团队前来讲学,同时派遣教师到广东参加培训。近期,中医系正在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聘任兼职教授一事进行接洽。
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中医系讲师邢益腾博士曾在中国广州、天津留学多年。他认为,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多主体参与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是破除海外中医药人才建设瓶颈、促进中医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传统的校际联合培养模式,还应拓宽途径,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等开展人才培养;在临床实践上,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国际合作会诊中心,开展中医药诊治,实现中西医互补;在国际交流方面,除政府外派的国际交流访问学者这一形式,应该多举办国际学术发展大会,搭建全球中医药专家交流平台,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邢益腾说。
■专家观点
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副院长林联胜:
强化中医经典教学迫在眉睫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教学的灵魂所在,是学生养成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基础性条件。然而,纵观马来西亚各大学中医系的课程设置,西医课程、中医课程、公共课程的学时数大致平分秋色,加之授课语言为全英语或中英双语,中医经典课程很难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部分大学将中医经典课程设置为考查课。如此弱化中医经典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中医理论积累与临床能力培育。
马来西亚各大学中医系强化经典课程的教学已迫在眉睫。首先,应当增加经典课程学时,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次,要参照中国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做法,建立经典等级考试制度,考查学生对于经典原文背诵的熟练程度,以激发学生背诵、领悟经典的兴趣与热情;另外,增设古代汉语、中医药文化基础等基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医课程打牢理论基础。
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校长苏玛丽:
推进中泰中医药深层次合作
受教学条件限制,泰国各高校中医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训安排不免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促使我们加强与中国院校的合作。作为泰国首家设立中医专业的公立大学,我们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手”已经有十多年了。
未来,我期待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能从当前的教学和医疗环节,进一步拓展至科研、文化、保健、产业等多领域。特别是在泰国草药资源的科研与开发方面,希望各方能携起手来,推进中泰中医药深层次合作。泰药和中药的合作空间很大,我期待今年在这方面能有大的突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龚春辉 胡良光 严慧芳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