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中国海军第29批护航编队滨州舰驶入波兰格丁尼亚港,参加为期5天的波兰海军成立100周年庆典。新华社发
南都讯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派出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开启了海军赴远海常态部署并履行使命任务的新征程。10年来,中国海军护航官兵已安全护送1198批6600艘中外船舶,保持了被护船舶和编队自身的绝对安全。迄今,中国海军先后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31批护航编队,让世界上这片“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
南都记者综合盘点发现,过去10年,每批护航编队除了在亚丁湾打海盗执行护航任务外,在返程过程中大多数会在多个国家顺访、停靠和补给,打破了多项新纪录,创造了中国海军航海史上多个首次,在世界地图上形成10年特有的护航航迹。
据初步统计,10年中,海军护航编队共计去过63个国家,其中,巴基斯坦次数最多,达到5次;斯里兰卡、新加坡、意大利、希腊、泰国次之,达到4次。
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抵达也门亚丁港,临沂舰女舰员帮助撤离的儿童登舰(2015年3月29日摄)。新华社发
为什么护航?
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同时保护中国自身利益
位于索马里和也门之间的亚丁湾东西长1480公里,平均宽度482公里,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从印度洋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重要海上咽喉,是连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西欧及北美东海岸的苏伊士运河航线中的关键一段航道,又是波斯湾石油输往欧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战略位置重要。
据公开报道,每年有100多个国家的约2万艘船舶通过亚丁湾、曼德海峡海域,货运量约占世界海上货物总运量的五分之一,其中世界四分之一的油轮和约80%的欧亚两洲的海运货物经过这一海域,被称作世界航运的生命线、“世界战略心脏”。
中国每年有1000多艘商船通过亚丁湾经苏伊士运河前往欧洲,这条航线对我国的石油、粮食、集装箱运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商船从北大西洋沿岸国经亚丁湾航线航行到印度洋和东亚,航程短、运费低,且海上自然条件好,比绕行好望角到达印度洋和东亚可缩短航程8000多公里,航行时间也节省7到10天。
“但自1991年索马里政府被反动派推翻后,索马里长期陷入部落纷争、军阀混战的无政府状态,经济全面崩溃,导致索马里海盗的滋生蔓延,亚丁湾被当时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最危险的海域之一。”海军研究院研究员张军社告诉南都记者。
2008年,索马里海盗活动不断升级,过往的油轮、货船一旦被劫持,就被索取巨额赎金。同年10月29日,一艘土耳其铁矿石货船从加拿大驶往中国,在经过亚丁湾海域时遭到海盗劫持;11月13日晚,中国渔船“天裕8号”在肯尼亚海域被携带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武器的索马里海盗劫持。
仅2008年一年,索马里海域就发生了120多起海盗袭击,50余艘船只被劫持。海盗袭击频发使经过此海域的船舶保险费急剧增加。如果油轮和货船想降低海盗袭击风险,就必须绕道好望角,这将大大增加海运成本。索马里海盗还把黑手伸向了运送世界粮食计划署货物的货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严重威胁了这一地区的航行安全。”张军社说。
对此,中国在2008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要求和索马里过渡政府的请求,派出军舰参加国际社会在亚丁湾进行的护航行动。对于这一护航行动的开启,张军社认为,这使中国印度洋运输航线有了可靠安全保障,提高了海上运输业的安全心理预期,确保了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的正常开展,这实际上是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中国自身的利益。
中国海军第20批护航编队开展环球访问(2015年10月30日摄)。新华社发
有什么作用?
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
“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的行动,有力维护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张军社提到,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国家利益不断向海外拓展,对外投资和公民出境旅游、留学、经贸人数大幅增加。
据公开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9万亿美元,中国出境游的旅游人数和消费均跃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35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游客海外花费已增至1050亿美元,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国出境留学生人数达到54.45万人,中国现有在外留学总人数约140万人。中国经济利益和人员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涉及企业18000多家。
而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急剧增加,因当地战争或内乱而遭受威胁和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1年利比亚发生战乱,在中国政府组织的撤侨行动中,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派出“徐州”舰及时前往地中海海域对撤离中国公民的船舶实施了护航。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奉命前往撤侨。编队3艘军舰直接靠泊战火纷飞的也门港口,分5批将683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让身处险境的同胞和外国民众热泪盈眶。
中国派出军舰赴亚丁湾开展海上护航,实施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成为解放军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如今护航编队已有31批,护航任务并没有间断过。过去护航编队不仅执行护航任务,还有过撤侨、马航失联客机搜救等任务。例如,2015年的也门撤侨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舰来撤侨。
意义多重大?
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张军社说,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海洋安全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护航行动中,中国海军护航官兵严格遵守国际法有关规定和联合国有关决议,妥善处理海盗嫌疑船只对船舶的袭扰,坚持把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作为重要任务,并积极为外国商船提供应急救援。
“在中国海军安全护送的1198批6600余艘中外船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或世界粮食计划署船舶。”张军社说。
护航期间,中国海军官兵积极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派舰船远赴地中海与俄罗斯、丹麦、挪威三国舰艇共同完成了20批叙化武海运联合护航任务,紧急调派舰船执行马航失联航班搜救、赴马尔代夫提供淡水、赴也门撤离中外人员等紧急任务。
在张军社看来,中国海军护航官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我军和平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2010年2月下旬,被海盗劫持的希腊商船“阿波罗”号获释后请求中国海军护航舰艇进行了接护。张军社跟南都记者分享时提到,5个月后,中国护航编队访问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是85岁高龄的希腊船王弗兰戈斯专程登舰致谢。他动情地说,“阿波罗”号获释后,他们首先想到了中国海军,因为中国海军快速、高效、专业,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中国海军派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是对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行动给予的有力支持,这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护航任务何时有休止符?张军社认为,当前,亚丁湾海域依旧不太平,海盗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各国海军护航行动任重道远。中国海军护航官兵将继续加强与各国海军的交流合作,以科学高效的护航行动确保这条世界“黄金水道”的安全和畅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海军永远是一支爱好和平,并致力于同各国海军共同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坚定力量。
记者体验
揭秘“护航功勋舰”水兵生活
南都讯 2015年7月份,南都记者曾登上当年刚执行完第19批护航任务返程的微山湖舰。绕过大半个中国海,从青岛到三亚母港,其间记者亲身体验了长达5天的海上水兵生活,记录了舰艇上官兵的点滴。
长时间海上生活
需克服“亚丁湾综合征”
2015年7月16日,南都记者在青岛某军港码头登上微山湖舰,那也是中国海军护航第7年。
作为一艘补给舰,自2008年12月执行首批护航行动以来,微山湖舰已执行过七批护航任务,是当时海军执行护航任务最多的一艘舰艇。
在上舰之前,就听说这艘舰艇可是创下中国海军远洋保障多个第一、刷新世界海军史上补给舰执行护航行动多项纪录。不仅是海军执行护航任务批次最多、护航商船最多、累计护航航程最远的舰艇,也是海上补给次数最多、补给物资量最大的舰艇,有“护航功勋舰”之称。
作为第19批护航编队,这艘补给舰可是经历过不少风浪。除了221天护航、264天出海任务外,编队还经历了也门撤侨、勇退海盗、远海补给等任务,成为当年海军唯一一艘执行过七批护航任务的舰艇。
结束200多天的护航生活,能与长时间未见面的家人团聚,这在当时舰艇补给班班长房磊看来是“最幸福的时刻”。在舰艇抵达三亚的那一刻,房磊看到从河南老家赶来的妻子和女儿后,迫不及待走下悬梯,一家三口相拥,抱起又长大不少的6岁女儿,深深亲了一口,而这距离上一次见面已是两年前。
常年的聚少离多,房磊曾经连妻子十月怀胎都未能陪伴左右,女儿已出生10个月,他才看到第一眼。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房磊满是遗憾,“给予的父爱太少”。
在采访所有护航官兵中,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中好多人每次回来,起初都会面临一种老兵俗称的“亚丁湾综合征”。由于长时间在海上,对外接触的人和事有限,具体表现在朋友聚会中会很难融入,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在舰船上整整5天的体验生活,一旦海浪超过7-8级,这艘排水量相对较大的补给舰也会摇摆起来,紧接着给人的反应就是晕船,甚至呕吐。在这种状态下,别无他法,只能减少走动,能躺着就不要坐着,能坐着就不要站着。
200多天护航
食材如何保鲜是门“技术活”
而炊事班的班长们,更是不容易,他们经常要在颠簸的海面上配菜、切菜、做饭,这可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一开始操作被切到手可是家常便饭,慢慢地熟练了才好了些。
生活在舰艇上的水兵们都知道,经过长时间的海上生活,最希望能吃上绿色、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作为一艘补给舰,如何保障自身舰艇和其他护航舰艇海上食品供给新鲜且不间断,是关系着整个护航编队的一件大事。
在食品补给区,那里有7个生鲜库,分别为2个冷冻库和5个冷藏库。在那里记者找到了答案,零下18℃的冻库,里面湿气重,库顶上全挂着冰霜,一开库门有些冰雪融化噼里啪啦往下掉,当时接受记者采访的保管员徐志明只能趴着身子,背部蹭着冰冻的天花板进入,然后把当天需要使用的冻品依次挪到门边。
过去蔬菜补给是海军远航的一个瓶颈。由于蔬菜有一定保质期,到了两三周时间绿叶菜容易发黄,即使冷藏保存时间有限,如何攻破这个难题?当时徐志明找到了“土方法”分享说,库里水分足不利于蔬菜保存,为了保持干燥,“我把蔬菜分散放在筐里绕着外沿裹上一层保鲜膜,这样可以提高一倍保存时间”。
此外,泡沫箱子装菜也不利于存放,他每次会将青菜一箱一箱搬出来,转移到更适宜保存的筐里去,然后再按照容易储存和不易储存依次排好。
海上如何补给?
保证两艘同行同速舰艇相对静止
那么,补给舰在海上航行如何给其他舰艇补给食材和油品呢?期间,在一场补给演练过程中,南都记者亲眼目睹找到真相。在两舰官兵的密切配合下,短短几分钟两舰间凌空架起了两道补给钢索,随着指挥员一声“开始补给”的口令,液货补给站的油水管像巨龙伸展身躯一样,顺着钢索俯冲而下。在干货补给站,补给吊篮就像空中观览车一样在两舰间来回穿梭,把一筐筐新鲜的青菜、萝卜、鱼肉等食品输送到某舰补给平台,在3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海上补给。
当时的微山湖舰舰长介绍,人平常站在甲板上都不稳,可要保证两艘同行同速的舰艇海上补给处于静止,整个横向补给过程难度很大,若遇上海况条件差的时候,危险系数会更高。“补给的时候,如果钢索突然断裂,打在人身上,将是致命性的”。
长期在海上漂泊,与家人的沟通必不可少。一张办公桌,一个石英钟,一部白色公用电话,在这艘战舰上甚是抢手。由于海上通讯信号弱,过去官兵每次去值班室打电话都要排队,每个人限制时间约20分钟。炊事班的战士经常会在炒完饭后,顾不上吃饭就去打电话,而站岗值班的战士经常会在深夜值完夜班后打电话,因为那时人少。
每次舰艇靠岸,舰员外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电话卡与家人联系,电话不好打就和家人用通信软件视频聊天。
如今舰上通讯与首次护航相比已经算很方便。当时在补给舰上的孙宝辉回忆,首批护航任务期间,全舰只有一部电话,供200多名官兵给亲人打电话,打电话时间只安排在中午和周六周日。每月每人定时打5分钟,每月就一次。那时能打电话和家人聊天对全体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再看看现在,电话想打就打,如今的护航官兵已经比以前幸福多了。
采写:南都记者 潘珊菊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