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和拉美发生的绿色革命并没有发生在非洲,这是因为非洲大陆非常不同,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差异众多,很难有一种技术适用于整片大陆。这就是我们呼唤一场具有非洲特色的绿色革命的原因。”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副主席法德尔·尼迪阿姆(Fadel Ndiame)说道。
AGRA是2006年在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号召下成立的非洲地区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以帮助提高非洲国家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为使命。AGRA特别强调小农户在非洲绿色革命中的重要性。绿色革命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活动。
6月27日,尼迪阿姆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间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中国媒体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在扶持小农户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学习和借鉴,它对非洲提高粮食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的经验必须要同非洲的需求结合,才能推动非洲的农业转型。
“以中国在非洲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例,这些中心很有效率,但有点水土不服。”尼迪阿姆指出,要教非洲人种粮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适合当地的技术,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手段,还要有从生产到仓储到加工的整个产业链。“如果你无法建立整个产业链,那么仅凭技术是无法产生效果的。”
因此,尼迪阿姆指出,中国在非洲需要合作伙伴。在博览会期间,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
除了同中国的合作前景,尼迪阿姆还就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前景、中美贸易战对非洲农业的影响等问题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
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给非洲带来冲击
《21世纪》:你刚刚提到便宜的外国进口食物是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什么进口食品比本地生产的产品更便宜?
尼迪阿姆:从中国、泰国进口的大米比非洲本地产的大米要便宜得多,这对非洲的小农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泰国进口大米的数量可能比本地产量多三四倍。如果想要培育本地生产,需要有技术、推广和商业化。如果进口商品很便宜,当地农业就发展不起来,因为本地产品不具竞争力。对此,政府需要提供补贴和保护。比如,只要当地可以生产,就不进口,不然就是让两个在不同水平上的团队进行竞争。对非洲来说,需要平衡好短期需求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关系。要随着本地生产能力的提高,逐渐地开放市场,而不是一开始就敞开大门。
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倾销,有些国家在不惜成本地帮助本国农户出口。比如,欧盟的经济政策就是要确保欧洲农业生产者的利益,通过补贴使他们的出口价格比生产成本更低。其实也不光是欧盟,还有很多国家也在这么做,比如美国、阿根廷。难以想象的是,我们从阿根廷进口的成本要低于从尼日利亚进口的成本。
除了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非洲对此没有任何办法。西非每年进口的水稻高达300亿至400亿美元。现在,这个地区已有能力生产大量水稻,关键是要让本地产的水稻更有竞争力,不然的话没人愿意种水稻。
《21世纪》:你是否支持非洲与欧盟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备注:如果EPA协议达成,非洲大部分商品将在20年内逐步取消征收进口关税、全面开放市场。)
尼迪阿姆:这要看你是否清楚你要什么。这就像是让巴塞罗那队和赞比亚队踢足球。双方实力如此悬殊,甚至不能成为一个比赛。如果让一个高度工业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同一个发展程度很低的国家签署一个经济协议,好处就会被前者占尽。因此,在开放市场的时候,需要做出一些安排和设计,让非洲的生产能力能够逐步提高。当前,非洲主要出口原材料,我们需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非洲国家担心的是,欧洲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需求,如果再签署一个贸易协定,他们将对非洲进行倾销,这将严重拖累非洲的发展。但是,如果能在协议中着重产能建设的部分,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是食物净进口国。现在让非洲感兴趣的是,外资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给非洲带来技术,在当地生产、加工、销售,这是双赢的合作。反对签这个协议的认为,欧洲已经没有什么增长空间了,他们想要掠夺非洲的资源,占领非洲的市场。但这实际上取决于合作的形式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达到双赢。
非洲大陆自贸区要兑现红利仍需时日
《21世纪》:非洲大陆自贸区协议(AfCFTA)已于5月30日正式生效。这将给非洲的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尼迪阿姆:就其潜力而言,这个协议对各国都会有好处,因为它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但现在的挑战是,即使大家都接受了这个协议,决定开放自己的市场,也必须一步一步来看市场会有什么后果。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各国处在非常不同的发展水平。就跟我们同欧洲的情况一样。设想一下,如果尼日利亚和多哥——前者的人口有2亿,而后者只有1000万——相互开放市场会有什么后果?多哥可能没有什么能卖给尼日利亚的。因此,必须要逐步创造机会,让每个国家都有成长空间。第二,需要避免各国的法规发生冲突。比如,尼日利亚和多哥同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对外有统一的关税。如果我在多哥从中国进口,然后向尼日利亚出口,这就会给在尼日利亚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必须要考虑如何协调各种政策。
要让这个协议真正发挥效果,还需要考虑其他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基础设施。非洲大陆面积巨大,从南到北距离遥远,如果没有足够的公路、铁路,运费成本会非常高。第二是货币。非洲大陆有很多不同的货币,要提高交易效率就必须逐步确立统一的支付工具。不然的话,由于非洲法郎跟欧元绑定,币值相对稳定,使用这种货币的国家就更容易进口。第三是产品标准的问题。各方生产的产品标准必须是一致的。欧盟花了50多年的时间才达到当前的水平,我觉得非洲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AfCFTA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政治上展现了非洲大陆的团结,但还面临很多挑战。
《21世纪》:中美贸易战对非洲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吗?一位埃塞俄比亚贸易官员跟我说,中国已经开始从埃塞增加大豆进口量。
尼迪阿姆:贸易战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即便是对非洲来说也是如此。就短期来看,中国可以改为从非洲进口农产品,但是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因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生产能力。不然的话,如果中国和美国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失去了中国这个市场。在冷战时期,很多非洲国家就在两国之间左右摇摆,我们是吃过教训的。我自己的哲学是,最好是选择对需要你的人而不是喜欢你的人,不然有一天他不喜欢你了,你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了。只有让自己不可替代,才能获得一个舒适的状态。中国现在在国际上有很强的影响力,但要想在国际上发挥领导作用,就一定要让各方都能受益。
《21世纪》:你是在暗示非洲现在没有足够多的大豆来满足中国的需求吗?
尼迪阿姆:我们可以有。我来自塞内加尔,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塞内加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花生的国家。在我们独立之前,法国殖民者把塞内加尔当成花生种植园。他们从印度和中国进口水稻,然后把水稻带到了塞内加尔,使得我们高度依赖水稻进口。非洲可能可以有足够的大豆产能,但是我们不愿意只为某个国家的需求而生产单一产品。我们希望跟中国有更加多样化的生产安排,我们可以生产花生、大豆、菜豆等各种产品。如果我们仅仅生产大豆,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需求转向另一种产品,或者你们跟美国的贸易关系恢复了,我们可没有办法吃那么多大豆。这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回答。另外,如果非洲各国都突然开始大量种植大豆,那么供给增加可能会压低大豆价格,这会挤压生产者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