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专访季瑞达:中美关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尽管充满挑战,但对未来保持乐观

2019-06-27 09: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施诗

  其实贸易赤字已经存在很多年,特朗普政府未必能摆脱这个问题。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贸易赤字并没有太多意义,很多公司也不关心这一问题。贸易赤字只是一个导火索,之后两国的竞争将蔓延到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事实上,这不是贸易战,而是科技战。

  自5月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美国企业也提出了反对的声音。就中美关系与贸易战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6月12日专访了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高级顾问、前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季瑞达(Kenneth Jarrett)。

  季瑞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早在1979年,他就以英语教师的身份来到上海。此后,他以美国外交官的身份,在香港、北京、上海长时间生活过。在这里,他结识了他的太太——中国画家颜正安,迎来了他的大女儿。中国对于他来说,可能就是第二故乡。

季瑞达。资料图

  作为在美国外交系统工作了26 年的前外交官和前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曾先后参与过里根、克林顿两位总统访华之旅的协调和准备工作,是中美关系的见证者之一,对两国关系有足够的了解。季瑞达对记者表示,目前中美两国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尽管充满挑战和竞争,但他还是持乐观态度。此外,他表示两国人民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加强沟通,减少彼此间的误会。

  季瑞达强调,大部分美国企业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因为关税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导致他们改变或延缓经营计划。他希望两国谈判团队能够回到谈判桌边,达成一些协议。

  中国的角色已发生改变

  《21世纪》:从你第一次访问上海,已经40年过去了。当时你来上海的原因是什么?

  季瑞达:我在读书期间修的是中国历史专业。1974年我曾经先后在香港和台湾学习过。此后,我去耶鲁大学读研。1979年,当中美建交之后,我申请作为英语教师来中国交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机会。我已经研究中国历史多年,然后中美正式建交,我有机会以教师的身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所以,1979年,我来到上海,开始一场中国探索之旅。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发展?

  季瑞达: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回看历史,当时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工作是由政府分配的,一干就是一辈子,几乎不会换工作。由于物资比较缺乏,政府推行粮票和其他定额配给券。旅游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如果你想要乘飞机,你还需要工作单位的介绍信。如今,你可以自由地找工作,也可以很方便地拿到护照去国外旅游、度假。如果你想要迁移到其他城市,也可以随自己意愿决定。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更紧密。如今,中国在全球经济、国际事务等方面都是一个活跃的参与者。

  现在,中国人变得更忙碌。他们相信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因此更有动力去努力工作。

  《21世纪》:作为一个企业高管,你怎么看待中国营商环境的变化?

  季瑞达: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化很大。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时会面临很多管制,投资的领域也有限制。渐渐地,营商环境开始变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变得更加开放,美国企业开始扩大在华的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此后,制造业经历了两个阶段。起初,中国制造商生产廉价的商品,比如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业开始升级,由生产玩具过渡到建造高铁。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国。很多科技公司在中国拥有自己的总部,一些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在此进行研发。中国正在研发自己的商用飞机,这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另一个变化是过去中国是获得投资,现在中国开始对外投资。过去,中国希望通过在华的企业学习最新的科技和技术,现在中国逐渐变成对外收购,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的笔记本电脑业务。中国公司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具有全球观。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在电子商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其他国家的公司来中国向他们学习。中国的角色正在变化,曾经是个学生,现在也是一个老师。

  《21世纪》:你刚刚提到了WTO,你如何看待WTO的作用?WTO的前景如何?

  季瑞达:WTO创建时间太久,从中国加入WTO至今,也快满20年。20年前,电子商务还不存在。因此,WTO在数字经济、服务等方面需要更新。

  特朗普政府对WTO十分不满,因为WTO处理纠纷、作出决议的过程十分缓慢。一个案件的处理可能需要五年的时间才会有结果。在这个变化飞快的商业环境里,五年的时间实在太长。如果一个公司需要耗费五年的时间才能获胜,这样的结果实在太晚。一个公司不可能为了一个结果等上五年,这才是WTO最大的问题。

  WTO的未来取决于如何改革WTO,使其能对现在的全球经济做出有效的响应。我不认为加快纠纷处理速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确保WTO机制可以顺利地运营,以确保其在每个案例都能做出中立的裁决。

  未来中美关系更具竞争性

  《21世纪》:你在美国外交系统工作了26 年,是中美关系的见证者。自从1979年中美恢复建交之后,你觉得两国关系经历了哪些阶段?

  季瑞达:1979年-1989年,中美关系是乐观的,或者说过度乐观的。美国对中国和中国人都感觉很好。从微观层面来说,两国人民相处得也很好,我的妻子就是中国人,我们非常融洽。我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从1979年,美国对中国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想知道中国会做些什么,所以最初的阶段是充满浪漫主义的。

  自1989年至2001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所变化,认为中国不再有太大的吸引力。在这个阶段,竞争成为这段双边关系的一个更显著特征。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是两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认为打击恐怖主义需要中国的合作,因此他将其他争议和问题搁置。“9·11”恐怖袭击和中国加入WTO为两国的合作创造了机会。此后,美国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中国也在进行经济改革,发展迅速,两国关系越来越好。

  2008-2009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警醒。中国一直在向美国学习,如何管理本国经济。这场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一课,让中国政府了解了经济迅速增长潜在的风险,促使其进一步进行改革。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往,美国政府认为跟中国最好的相处方式是鼓励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中,并遵守相关的规则。然而,特朗普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愚蠢的,中国利用两国关系获得了诸多利益,变得更加强大,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你看了特朗普政府关于国家安全的资料,你会发现特朗普对中国的定位完全不同,他担心中国变得更有竞争力,这反映在诸多方面,他担心中国的科技水平、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举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等。他还担心中国将取代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尽管目前美国对中国还没有明确的定位,但是未来比起合作,两国关系会更具竞争性。

  《21世纪》:你曾经服务过多位美国总统。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每位总统的处理方式一样吗?

  季瑞达:大部分总统对待中国问题都采取类似的方式,特朗普除外。如果我们回顾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四任总统的政策,就能发现他们遵循同一个原则,以建设性接触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指导哲学。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略有不同。克林顿成为总统之后,对中国存有不少批判的声音,在一些方面不停地对中国施压。小布什时期,他把中国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对中国不是特别友好。不过,“9·11”恐怖袭击改变了小布什的态度。他开始对中国展现合作的姿态。到了奥巴马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略有变化。因为奥巴马提出了重回亚太的战略,使中美关系变得有些紧张。美国国内社会也开始表达了对中国的失望,而中国的行为也与以前不同。等特朗普成为总统之后,两国的矛盾彻底爆发。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劲的竞争者。因此,有人建议特朗普对中国采取鹰派政策。

  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美国国内对中国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但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是最强硬的。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与前几任总统相比,采取的政策完全不同。

  美国人害怕中国源于不自信

  《21世纪》: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会认为中国是一个威胁?

  季瑞达:其实,美国人担心中国的威胁不是新鲜事,一直以来就有类似的观点存在。不过,由于贸易战的原因,这一观点才更被媒体关注。此外,在学术领域,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也日益增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与美国有关,一个与中国有关。美国方面,目前他们缺乏自信心,这可以追溯到金融危机和阿富汗战争。一系列社会问题让美国人失去信心,认为美国没有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如收入存在诸多不平等、生活水平没有太多的改善、国家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以纽约为例,纽约依旧令人激动,但很多基建已经无法使用,这也代表了目前的美国城市现状。所以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失去自己的方向。

  当他们把目光转到准大洋彼岸的中国,就发现中国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充满信心。上海的地铁网络远大于纽约,国家的高速网络十分发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此外,中国人显得非常自信。

  如此一来,美国缺乏自信和中国非常自信形成鲜明对比,使两国关系变得复杂。中国的行为与过去也完全不同。中国的变化体现于它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外交事务上变得活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内敛。美国人在不了解中国的举措的情况下,他们担心中国的行为会对美国造成威胁。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局面。

  《21世纪》:在你看来,贸易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中美双方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哪里?

  季瑞达:这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使2020年特朗普不能赢得大选,中美紧张的贸易关系仍会延续。贸易问题始终存在,只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爆发了。两国贸易关系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国内很多声音认为中国在中美关系中获得巨大利益。

  其实贸易赤字已经存在很多年,特朗普政府未必能摆脱这个问题。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贸易赤字并没有太多意义,很多公司也不关心这一问题。贸易赤字只是一个导火索,之后两国的竞争将蔓延到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事实上,这不是贸易战,而是科技战。

  尽管大部分美国公司反对加征关税,但这是美国政府的决定。特朗普希望充分使用关税“大棒”,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中国开放市场。

  《21世纪》:我曾经读过基辛格的《论中国》,他在书中表示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那为什么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意识这么强?中美之间会发生真正的战争吗?

  季瑞达:我不认为两国之间会发生真正的战争。我认为将中国定义为竞争者更合适。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他们是竞争对手,这不代表两个公司的CEO老死不相往来。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都存在竞争,但也没有撕破脸皮。

  不过,竞争一旦越界,就很容易成为对手和敌人。对中国和美国而言,双方都需要一个适应期。二战结束后至今,美国主导建立了战后的国际秩序,长期扮演着一个世界主导者的角色。现在事情有了变化:美国过去几十年享有的权力大不如前;相比之下,中国却在快速崛起,正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变化,不想放弃现有的权力和地位,也不想被中国取代。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两个国家都需要阐明各自的目标,互相接受双方的地位。

  我对中美关系还是保持乐观态度,但没有以前那么乐观。尽管中美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相处得很好。我的妻子是中国人,我们相处很融洽,我们可以算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很多美国企业在这里聘用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员工,关系也很融洽,这很难得,也让人很欣慰。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游客前往美国,收获的体验也很积极。从人与人交流的角度来说,事实上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纠纷仅存于政府层面。

  不过,我没有以前乐观的原因是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来看,新阶段看起来不是特别美好,两国关系可能充满竞争而非合作。中美双方正撸起袖子努力干,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我们不曾见过的世界。而现在我们的经贸关系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这很容易解释。过去中国是一个低端产业制造国,而美国是一个高端产业制造国。现在中国也是一个高端产业制造国,因此两个国家的利益重叠变多了。中国在5G、人工制造、自动驾驶、大数据等方面想成为领先者,但美国也想成为领先者,想要处理这样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与以前相比,两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摩擦日益增多,而我们没有足够多的聪明的人来解决这个局面。这是我很焦虑的一个原因。

  贸易战难以复兴美国制造业

  《21世纪》: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和美国商人是怎么看待贸易战的?

  季瑞达:没有人想要贸易战,大部分公司反对关税。他们当然希望更开放和公平的营商环境,但不希望看到新的关税。如果再度加征关税,就意味着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不确定性对公司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他们没办法提前制定计划。大家希望两国领导人能够在G20峰会进行会晤,并达成一些协议。

  如果不能,那么公司可能需要推迟投资的决定。此外,长期的、高水平的关税对公司影响是巨大的。这促使美国企业担心运营成本的增加而被迫在制造业上寻找中国的替代者。

  根据中国及上海美国商会有关关税的调查,大约40.7%的受访者正在考虑或已经在中国境外重新安置生产设施。对于那些考虑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企业来说,东南亚(24.7%)和墨西哥(10.5%)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不到6%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或正在考虑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

  《21世纪》:可是特朗普的目标不就是让制造业重回美国吗?

  季瑞达:是的,特朗普希望制造业重回美国,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目前基本每个人都有工作,因为当前失业率极低。特朗普最大的希望就是复兴美国的制造业。但他可能会对这份调查结果失望,而且过去两年的所有调查结果都显示美国公司无意将制造业移回美国。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振兴制造业是不合理的。美国的经济结构里,服务业的占比达到70%,所以复兴制造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事实上,中国把美国当做一个例子,目前中国人对这个问题非常警觉。中国政府不希望看到中国经历美国正在发生的一切。中国对维持制造业更加关注。

  对于美国来说,制造业流失已经是事实,但现在才注意到可能为时过晚,因为部分产业已经移到美国境外。他们想要一些必要的、符合战略发展的行业。所以,你看到毛毯、衣服、玩具、纺织品等低端商品的制造业已经完全转移。不过大部分人不在乎这个情况,因为它们不属于高端制造业。渐渐地,包括IT在内的其他行业也正慢慢转移。这是研究美国进口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在科学、科技、工程、数学(STEM)方面人才匮乏。仔细看一下美国大学的专业注册情况,大部分STEM专业的学生都来自亚洲国家,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而美国人学习金融较多。这是很大的问题,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尝试改变这个情况。

  相对而言,中国就没有这一问题。中国的工程人才很多,这对于IT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虽然现在面临着越南的竞争,越南也有很多IT人才,不过越南的人口比中国少很多。我认为中国无需过度担心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也不能过度自信。

  民间交流很重要

  《21世纪》:最近,我听说一些中国学生在申请美国学生签证时被拒签。贸易战似乎已经影响到了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当教育卷入政治纠纷时,这是好事吗?

  季瑞达: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要知道事实是什么。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申请学生签的中国学生数量比之前更多。据我所知,去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略有减少,可能是因为部分中国人已经去过美国。总体来说,申请学生签证的数据依旧很强劲。

  但是在一些领域获得学生签证的确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化计算等专业。美国政府对这些领域的合作存有更多的顾虑。对这个问题,我希望如果美国政府能意识到自己过于保守,那么他们会采取一些减少限制的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谣言大于事实。其实,民间交流非常重要,一旦减少,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21世纪》:比起过去,现在沟通成本已经很低,也更方便,但是中美两国人民对对方仍有不少误解和偏见。我们要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季瑞达:这个问题可能没有确切的答案。通常来说,人们很难接受与自己观点不同或不利的消息。人们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获得信息的来源,吸收不同的观点。简单来说,两国人民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