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全球化2.0”时代,大国博弈背景下,更凸显出关键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时代的发展机遇。作为先行示范区、创新之城的深圳,该如何做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考卷?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近年来,深圳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抢滩布阵,聚天下英才,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全市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吸引人才还要留住人才,深圳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破题,让人才心有所向、心有所安、心有所归,心无旁骛搞研究,厚积薄发出成果。
创新之道,独创独有。尽管人才丰富多样、产业链完善成为众多企业选择深圳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条件影响,深圳部分产业链仍面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在加强关键技术核心攻坚方面,深圳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但想要以高技术制造业集群之势,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进攻,深度参与到全球市场分工,就必须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道路,以探索“无人区”的勇气,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持之以恒,方得始终。加强基础研究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要清楚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避难就易、做跟踪式的研究,或许能较快做出“成绩”,但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却得不偿失。我们惟有抛弃只重视应用创新领域、忽视基础研究的急功近利思想,打好科研“地基”,才能逐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从根本上避免被“卡脖子”。
从“自主创新”到“科技自立自强”再到“高水平”,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转向长期性、全局性、深层次的发展变化。核心技术要不来、等不来、买不来,必须自立自强,独创独有,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满足于模仿,不止步于相似,才能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