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解码中医药背后奥秘,大湾区青年科研工作者将青春献给实验室

“科技+”让世界读懂中医药语言

2022-09-15 08:04 来源:南方日报 严慧芳 王瑾 彭奕菲

  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分辨质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一众百万元级别的高端仪器设备旁,一排排传统的中药煲正在咕咕冒着热气。位于佛山的广东一方制药技术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忙碌工作,分析“煲”出来的中药与配方颗粒之间的匹配度。

  药香氤氲间,传统与科技交织碰撞:传承千年的中药,究竟是哪些成分在产生疗效?能否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中药的可控性?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验室里,年轻的中医药人沉下心来做“慢功夫”,以年为单位,解码中医药背后的奥秘,力图让世界读懂中医药语言。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王瑾 彭奕菲

  架起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曾指出,“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用现代科技来诠释清楚机理,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整理出来,然后达到可控和精准的目的。”毋庸置疑,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化,必须有效、安全、可控。目前中医药的有效和安全已经可以肯定,但可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东一方制药首席科学家孙冬梅直指问题所在,“中药走出去之所以难,很大程度上在于西方国家认为中药的质量缺乏数字化衡量标准。”

  标准化、可控,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高频词。“90后”张志鹏就是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的其中一员。

  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开发专业、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医学专业,张志鹏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充满信心。毕业后,张志鹏主要负责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研究,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别看中药配方颗粒只是简单的一小袋东西,但要生产出与标准汤剂一致的这一小袋颗粒,需要对全国中药材资源、道地产区、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及成品制备过程中的量值传递进行全面研究,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张志鹏举例,在标准制定上,仅原材料就至少采用15批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必须覆盖中药材的道地产地。

  所谓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否能保证与中药饮片一样的疗效?如何保证质量?一切都需要用实验来检验。

  “目前公布的200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薄层色谱别、特征图谱、多含量测定、农药残留控制、重金属控制和真菌毒素检测都是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孙冬梅指出,中国的配方颗粒市场已经接近200亿元,应尽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争取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据介绍,目前一方制药的中药配方颗粒已经进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一方制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承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共同推进制订大黄、黄连ISO国标标准。

  运用现代化技术,推动标准化建设,架起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成为中医药人的共识。

  “中医药是中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但由于临床疗效‘说不清’、作用机理‘讲不明’,导致中医药的科学性受质疑。”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教授认为,要推动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去”,需要加快建立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

  卢传坚教授所在的“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在聚焦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变应性哮喘等常见难治性免疫相关疾病的创新研究。实验室集成并创新应用多元质谱和组学分析、文献及临床生物信息学等前沿技术,破解辨病与辨证诊断标准缺失、中医治疗机理不清等关键科学问题,致力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利用现有优势,为采用科学方法说明中医药疗效的研究设立基础研究专项。”卢传坚教授建议。

  把中医药疗效说明白、讲清楚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需要以优质产品为载体,更需要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曾说过,“中医药不能停留在唐朝、明朝或清朝以前,要用现代的科学语言和研究方法与思维来进行研究发展。”

  在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澳门籍中医博士后高嘉莹正在努力做这个尝试。

  “为什么中药能治我的病?”这是看诊尤其是与海外留学生交流时,高嘉莹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常问常新,大学攻读中医临床专业的高嘉莹逐渐意识到,中医药的奥秘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来解码。

  今年6月,博士毕业的高嘉莹进入嘉亨医药设立的横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成为该站首个澳门籍中医博士后,负责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工作。

  中成药二次开发,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疗效可靠的已上市中成药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的定位、适用人群,提高制剂的技术和产品质量,研发生产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

  穿上白大褂,戴上蓝手套,做标记、吸样品、点样、展开、成像……高嘉莹动作娴熟做着中药提取物的分析实验。“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中成药要到海外上市,这部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常说中医药要传承与创新,传承上我们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方,而说到创新,则是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中医药,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大方向。”高嘉莹解释。

  科学研究使的是“慢功夫”。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在实验室繁琐复杂的工序中挥洒青春和汗水。

  张志鹏坦言,中药配方颗粒有700余个品种,要确保每个品种都能保证与标准汤剂相一致,挑战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含受热不稳定成分的中药配方颗粒,工业化生产工序流转多而复杂,受热时间长,如何确保与标准汤剂相一致?需要针对700余个品种,开发不同的生产工艺。”这一过程中,只能大量查找文献,在反复试错中总结经验。

  科研枯燥,有同行者又另当别论。“我们实验室约90%都是年轻人,基本上是二十五六岁,甚至已经有‘00后’加入团队。”目前已经是一方制药技术中心副经理的张志鹏笑着告诉记者,每攻克一个技术难关,拿下一个国家标准,成就感都毋需多言。“中医药博大精深,一切是那么的捉摸不透,一切又似乎有迹可循,充满了无限的惊喜和可能,值得一辈子去探索。”张志鹏说。

  面孔

  澳门中医博士后高嘉莹:

  探索中医药的“未知数”

  中药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治病良方,但究竟是哪些成分在起作用,治病的原理是什么,还有许多“未知数”。这个问题也曾困扰着澳门青年高嘉莹。经历过数次无法回答病人“这个药为什么能治我的病”的疑问后,她决定把博士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中药上。现在,高嘉莹在嘉亨(珠海横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继续用现代科技手段,揭开中药治病的奥秘。

  南方日报:从中医临床到中药科研,你的人生方向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高嘉莹:我从小就崇拜电视里的医生,考大学时,因为澳门的高校只有中医专业,所以我就选择了中医临床,一路读到硕士,也有了一些从医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病人问我,“为什么中药能治我的病”,我说出书本上那些深奥的中医理论,他们往往理解不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和海外留学生聊中医的时候,比如说到“气血精微”,就很难解释清楚,所以我就想,如果要解释清楚中医看病的原理,可能要通过现代技术。读硕士的时候,我就在澳门科技大学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学习,研究越深入发现未知的东西越多,所以博士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中药作为博士后研究课题。

  南方日报:目前你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工作顺利吗?

  高嘉莹:今年6月,我正式加入了嘉亨医药,目前计划针对一款已经上市的降血脂药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是通过对疗效可靠的已上市中成药的研究,进一步增加科技内涵,更明确其临床应用的定位、适用人群,提高制剂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提质增效,开发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供老百姓选用。

  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成药要到海外上市,这部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常说中医药要传承与创新,传承上我们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方,而说到创新,就是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中医药,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大方向。

  不过,中药的研究是一个“慢功夫”,往往要以年为单位,我进站才两个多月,各项工作还处在筹备阶段,公司也不会给我太大的压力,我可以沉下心来,慢慢研究。

  南方日报:到横琴做中药研发,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高嘉莹:横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健康事业的中心,而且离澳门很近。相比澳门,我更喜欢这里人口密度小,居住舒适度高。现在澳门特区政府十分鼓励年轻人走出舒适圈,到大湾区看一看,扩充视野与思维,已经有很多澳门博士在横琴就业创业。我所在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会定期举办多学科的交流,比如前几天就以大数据为主题,让各个不同领域人士一起交流学习。多学科碰撞,会闪现许多火花,大数据的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大健康产业里来。

  南方日报:未来有些什么计划?会把家安在哪里?

  高嘉莹:药物研究是很漫长的,我的计划就是好好利用现在的政策资源,把研究做好。至于安家,现在大湾区的高铁都四通八达了,我想我会把家安在大湾区。

编辑:孙奕慧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