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伟大变革——“中国通”睇湾区叹神州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心,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素有“地中海心脏”和“欧洲后花园”的美誉。自1974年首次访华以来,马耳他前旅游部部长、马耳他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雷诺·卡莱亚到访中国不下50次。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他始终奔走于两国友好第一线。
“中国一直以实际行动帮助马耳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如此帮助世界上最小国家之一的我们,令人惊叹!”雷诺·卡莱亚感慨,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的瓦莱塔大港30万吨级6号干船坞,被当地人民亲切为“红色中国船坞”,至今仍为马耳他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10年,两国间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交流,为深化双边传统友好关系奠定了愈加坚实的民意基础。“今天,学习中文在马耳他变得越来越流行,中医也获得马耳他民众的信赖。”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吸引了雷诺·卡莱亚关注的目光。“这片热土拥有8000多万人口,处处喷薄着奋发向上的活力,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说,置身大湾区,能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强劲跃动的发展脉搏。“可以预见,这里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实习生 郑慧瑜
■人物小传
雷诺·卡莱亚,1944年9月出生,曾任马耳他旅游部部长、马耳他驻欧洲理事会代表。他先后50多次到访中国,2010年起担任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海外特邀理事,2011年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人民友谊贡献奖”,201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国际友谊贡献奖”。在2021广东国际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他曾录制祝贺视频为海内外中小学生鼓舞打气,助力广东民间外交事业。
支持单位: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红色中国船坞”见证两国情谊
南方日报:从你的个人经历来看,中马有着怎样的友好交往历程?
雷诺·卡莱亚:数十年来,我一直投身于马中友好往来和文化传播事业,希望为两国人民搭建起友谊之桥,也亲身感受并亲眼见证了马中关系的发展。
1972年1月31日,马耳他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4年,在时任总理多姆·明托夫的鼓励下,我成立了马耳他中国友好协会。之后,我多次邀请中国艺术家以及乒乓球运动员走进马耳他,以文化和体育为媒介讲述中国故事,让越来越多马耳他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友好慷慨、热爱和平的国度。
回首往事,在马耳他有需要的时候,中国总是以实际行动给予帮助。自两国建交后,中国援助马耳他建造多个重大工程,以及纺织厂、玻璃厂、糖厂等基础工业。其中,坐落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大港的30万吨级6号干船坞,是马中两国友谊的历史见证,被马耳他人民亲切称为“红色中国船坞”。1975年至1980年,先后有800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参与建设这座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规模的造船和修船基地。1979年3月,因发生事故,中国工程师徐会仲不幸以身殉职,后被追授代表马耳他最高荣誉的“共和国服务勋章”。这也是马耳他首次追授“共和国服务勋章”。同年4月,我受委派前往上海,把这枚勋章交到徐会仲的夫人手中。1981年8月到1986年7月,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又参与建设了马耳他马尔萨什洛克港长约1000米、宽约26米的防波堤工程。
至今,瓦莱塔大港“红色中国船坞”等项目,仍在为马耳他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整个马耳他经济也从中受益。2018年11月,在过去40余年坚实合作基础之上,马中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此框架内确定了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多个合作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向马耳他输送了大批防疫物资,缓解了马耳他抗疫的燃眉之急。比如,我们在2020年12月收到了由广东省友协提供的爱心包裹。这批防疫物资从广州市寄出后,辗转送抵瓦莱塔市。这份跨越万里的深情厚谊,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当下,马耳他正着手推进连接马耳他岛与戈佐岛的交通项目,以及马耳他地铁项目。中国企业在基建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今后,我们希望能与中国朋友开展更多深度合作。这对马耳他和中国来说,将是一件双赢的事。
汉语已进入马耳他中小学课堂
南方日报:近期,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中马建交50年来特别是近10年,在人文交流领域有哪些重要成果和代表性项目?
雷诺·卡莱亚:随着两国多层次交流的深入,马耳他“汉语热”正持续升温。2010年,位于古城科斯皮夸市的圣玛格丽特中学创立了“中国角”,为学生提供茶道、书法、中医等中国文化讲座,还举办各类工作坊和体验活动,介绍中国高铁、机器人、传感技术等当代科技成就,广受师生欢迎。2017年10月,圣玛格丽特中学开授汉语课,这是马耳他首次在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截至目前,马耳他已经有不少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了解和热爱中国的年轻人。
同时,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手段也在马耳他颇受欢迎。过去10年,在推动马中友好交往方面,我们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促成马耳他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2015年5月,两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马耳他设立中医诊疗中心,并开设中医学与中国文化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后,这一硕士学位课程不仅吸引马耳他本地学生报名,也获得德国、塞尔维亚、巴西、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留学生的青睐。2018年2月,作为马耳他大学面向社会推出的“系列科普教育课程”之一,中医本草系列课程开课,学员涵盖马耳他医疗、生物、金融、体育等行业的专业人士。2019年起,中医课程又正式纳入了马耳他大学本科专业教育体系。现如今,中医校际合作项目已经在马耳他大学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
事实上,马耳他民众对中医药并不陌生。马耳他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于1994年由中国和马耳他政府合作成立,凭借良好的疗效获得当地患者的信任。该中心于2008年在马耳他国立圣母医院设立了中医科,这是中医首次以独立科室的形式进入欧盟成员国的国家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防疫知识受到了马耳他民众的关注。今天,越来越多的马耳他人认可和信任中医,一些外国游客也会选择体验中医诊疗服务。
友谊的增进,往往在细水长流中。这些年,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和马耳他中国友好协会在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推动马中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希望,未来有更多马耳他年轻人投身到巩固马中友谊、促进务实合作中来。
将推动马耳他商界组团访问大湾区
南方日报:你曾担任马耳他—中国商会代表,足迹遍布中国多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哪些认识?就进一步密切马耳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往来,有什么计划?
雷诺·卡莱亚: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片热土拥有8000多万人口,处处喷薄着奋发向上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置身其中,你将很快感知到中国强劲跃动的发展脉搏。今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在我看来,广州是一座活力之城,向来以频繁的商业活动著称。穿行于广州街头,可以看到人们在为工作而奔忙,感受到中国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几年前游览广州时,不论是珠江两岸的璀璨夜景,还是东山古典美丽的洋楼群,都令我印象深刻。
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在人工智能、信息和通信技术等创新领域,它正在发挥全球引领作用。马耳他现在正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医疗产业,期待未来能加强与深圳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创新合作。
事实上,在踏足广东之前,我便对这块土地有一种特有的亲切感。当年在马耳他瓦莱塔建设6号干船坞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中,就有一部分来自广东。我依然清晰记得,这些广东朋友为人真诚、做事专注,同马耳他工程人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为“红色中国船坞”项目付出了艰辛努力。
过去数十年间,我也曾多次踏足香港和澳门。1997年和1999年,中国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此后,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香港、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大湾区建设走向深入,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经济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中央政府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诚意以及付出的巨大努力有目共睹。而且,“一国两制”方针作为中国的一个创举,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我计划,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推动马耳他商界组团访问粤港澳大湾区,与大湾区各地的政府部门人员和企业界人士面对面洽谈,深挖两地合作潜力,提振各方发展信心,推动马耳他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建立务实合作,更好造福两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