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清湖村防疫通行证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谭札烽 摄
随着返工返学人员加速回流,基层防疫压力增大。南方日报记者在珠三角多地蹲点调查发现,小程序、5G技术、智能门禁等技术手段得到广泛运用,成为基层防疫新亮点。
“千里眼”走进出租屋
珠三角外来人口众多,出租屋是疫情的危险点。
随着返工潮的来临,东莞万江街道组织全体网格员以及社区其他工作力量,对出租屋重点人群实施地毯式排查。万江公安分局还派出31个小分队对出租屋高频次逐一排查,争取做到信息随时更新、情况随时掌握、管控随时落实。
广州、深圳,都是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连日来,两座城市疫情确诊病例相继出现“零增长”态势,引起央媒关注。记者蹲点发现,5G技术、智能门禁等“千里眼”技术,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关键重要。
广州白云区均禾街,常住人口约30万人。记者在均禾街清湖村看到,隔离住户的房门口都装设门磁、门前视频监控、可视门铃等设备。一旦开门会发出预警信息,后台可启用远程视频通话确认并劝阻。
均禾街党工委书记郭惠华介绍说:“基于前期全面采集数据,我们可以临时注销隔离人员信息。当他们使用门禁卡,系统便会发出预警。”
在深圳,不少城中村内,出租屋楼栋既多且密。
在光明区马田街道辖区,有出租屋等各类楼栋13901栋。网格员人力走访效率低、不全面,还有接触风险,给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经过初期实践,在被隔离人员住宅门口安装智能防控后,社区只要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等,就能达到24小时实时监控重点对象动态。
该“智能防控”设备支持实时监控、移动侦测、双向语音实时对讲等多重功能,正如一双双“千里眼”,大大降低对人力的依赖。首批500套“智能防控”系统正在马田街道辖区推广。
小程序蕴含大智慧
“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姐回答:“刘宇兰”。
宋嘉瑜随即在小程序姓名一栏输入“刘宇兰”,“龙园二期8巷1号××02”一行地址弹了出来。这是2月10日下午,记者在龙华街道华联社区蹲点时看到的一幕。
“五秒钟即识别身份。”这个让宋嘉瑜赞叹的,正是深圳市龙华街道刚上线的卡点小程序。
卡点小程序在华联试水后,如今已推广至深圳人口最稠密区域之一的龙华街道。
小程序蕴含大数据管理的智慧。“在疫情拉响警报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对接微信应用平台,1月30日启用了‘人员情况跟踪统计、群众监督线索上报、居家管理平台’三大小程序平台。”珠海市斗门区政数局局长向杨说。
上线不到一周,三大平台人员跟踪有效反馈超8000条,群众线索上报74条,居家管理对象反馈近1500条。“目前斗门已累计开发十多个应用场景,并根据防疫形势的变化,进行开发专项应用。”向杨介绍。
复工复产后,佛山南海区依托微信小程序“佛山南海通(战疫版)”推出电子通行证服务。市民填报信息后,只需扫社区出入口二维码出示电子通行证便可通过。出入证明让流管专管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出租屋主、企业主以及返程人员形成闭环管理。
大城市里的CBD防疫一线,小程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广州天河写字楼K11,进入人员需先使用“穗康”小程序登记,佩戴口罩,经过热成像测温仪检测,体温正常才能进入。如今小程序已在珠三角基层实践和检验后在多地被应用。
科技防疫是精准施策的有力帮手。当前,全省正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借助多种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疫情防控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 朱紫强 谭超 吴永奎 林郁鸿 柳艳 盛正挺 乌天宇 罗丽娟 李霭莹 张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