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澳门教师:“把这堂上了70年的爱国课传递下去”

2019-12-10 06:49 来源:南方网 曹嫒嫒

罗雪玲。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摄

  ■濠景新青年

  “作为老师,我认为应该要以身作则,我们自己要先爱国,才可以去教育学生。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科目,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回归20年来,我们澳门学子的爱国情怀越来越浓。身为中国人,我是非常自豪的。”——罗雪玲

.

 

  12月9日早上8时,五星红旗从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升起。在迎风飘扬的国旗下,教小学部公民课的老师黄小运和班上学生重温了一封几个月前收到的回信。

  今年5月,黄小运的学生自发在一个作业中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讲述学校的爱国故事。不久后学生们收到习主席亲切回信,寄语澳门少年儿童要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

  “很惊喜,但不意外,大家更多感到的是一种鼓励。”30年前就在这所学校念小学的黄小运一直受到学校爱国爱澳情的熏陶,“祖国是澳门的坚强依靠,这是我们从小就懂的道理,如何把这样的爱国课传递下去,是我们这些学生、老师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对学校、对国家最朴素的感情。”

  寄出两周后收到习主席的回信

  “信封和信纸上都是孩子们亲手画的彩笔画,信纸上画了澳门盛世莲花、大三巴等,他们还自己设计了信封。”黄小运说。

  信寄出去两周后,黄小运就收到了学校通知:习主席给孩子们回了信。“大家都很激动!前前后后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还专门召开分享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习主席对我们的肯定和鼓舞。”

  创建于1932年的濠江中学,历来有爱国爱澳的传统。学校从抗战时期起就一直是澳门人接受爱国教育的场所。特别是校长杜岚的爱国故事,在澳门家喻户晓。

  “我小时候跟着家里人从广东到澳门定居,就听过老校长的事迹。”黄小运说,特别地,老校长不畏险阻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带领全校师生升起澳门第一面国旗,让五星红旗在澳门飘扬了整整三天。黄小运的公民课,教的就是如何去当一名大写的中国人;而老校长的故事则从一开始就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在濠江中学,周一早上除了升旗仪式,在8时到9时间各班还要组织周会。这天,和黄小运一样,同为语文和公民课老师的罗雪玲总会忙碌些。

  罗雪玲喜欢借用周敦颐的《爱莲说》来比喻澳门——哪怕曾深陷殖民统治的泥淖,依然坚守对祖国的眷恋和热忱,丝毫不曾动摇身为中国人的信念与责任。

  不仅谈澳门,罗雪玲还要分析国内外形势,或请专家学者讲中国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等。“可以说,我们的爱国教育是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就像我们本身的基因一样。”聊到熟悉的话题,习惯粤语表达的罗雪玲,说起普通话来也十分流利。

  2001年,24岁的罗雪玲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母校濠江中学教书,在讲台上一待就是18年。目前,她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和四个高三班的公民课,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在她眼中,不仅可以把澳门社会比喻成一枝莲花,而且还有种血脉流淌在茎叶之间代代相承、永不停息,那就是爱国爱澳。

  与黄小运一样,罗雪玲5岁随家人从清远到澳门定居,一开始全家都挤在马场木屋区。罗雪玲的父母为了生计到制衣厂、玩具厂做工,罗雪玲后来读了濠江中学。

  “那时第一次接触公民课,在课上了解到许多祖国的历史、发展,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校史馆,罗雪玲指着墙上的旧照片,讲起了学校的爱国教育传统。她举例,回归前,澳门还没有推行普通话,但学校就已经开设了普通话课程,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内地旅游等,让很多学生对祖国十分向往。

  “回归那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关闸迎接解放军进驻,当时大家都特别激动!”对于学校的活动,黄小运记忆犹新,那一年她在读高三,她和许多同学由此萌生了去内地读大学的心愿。

  爱国是澳门下一代青年必修课

  回归这些年来,罗雪玲和黄小运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学校的爱国教育越来越全面。比如,学校把“澳门基本法”和“国家政治体制”作为公民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2011年,由澳门教青局与人教社共同编写的教材出版,学校也第一时间使用。

  1985年3月,华师主办、澳门教育部门和教育会协办的教育专业函授专科班在澳门成立,成为内地大学在澳门开班的首个课程。澳门回归后,2000年起,华师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合作,在澳门建立在职兼读制研究生授课教学点,派老师赴澳门授课与辅导,实行“导师指导与内地研究生一对一协助”等培养方式。截至去年底,华南师范大学在澳门累计培养专科生2341人,本科生1552人,研究生1083名,其中博士35名,更有越来越多澳门高中生把该校作为读大学的首选。

  沟通多了,了解也更多了,内地学校好的做法,也被带到了澳门。罗雪玲说,像课前预习的教学方式,以前学校是没有的,通过和内地姊妹校交流,发现这个做法很好,学校就引进到了澳门。

  “又比如学校会把中华文化常识融入到公民和历史课里,让学生参加‘中华文化常识达标工程’,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罗雪玲说,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带动下,澳门学生有了更多流动、发展的机会。

  9日16时40分,放学铃声响起,濠江中学的学生们从教室鱼贯而出。尽管距离澳门回归20年纪念日还有十多天,但走过校园的孩子们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回归纪念气氛:校门口大屏幕上播放着学校师生今年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视频;校道走廊挂着国内风景摄影和书法作品;学生们以绘画、活动等形式表达爱国情的照片……

  “对下一代澳门青年来说,爱国是一堂必修课,因为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澳门得以继续繁荣稳定的基石。”罗雪玲说。

  南方日报记者 曹嫒嫒 实习生 刘佳荣 杜安琪 发自澳门

  策划:姚燕永 陈枫 统筹:谢苗枫 曹嫒嫒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