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我们的新时代·奋斗的一天|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贴心“管家”让垃圾回对“家”

2022-04-26 07:56 来源:南方日报 朱红鲜

  “你看,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塑料袋是其他垃圾,要分开放……”在广州增城东江逸珑湾小区,看到一位老年人匆匆忙忙投放垃圾,宋晓燕赶忙上前指导。

  每天上午7时守候在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前翻垃圾、分垃圾,是增城区新塘镇东街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宋晓燕一天工作的开始,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查看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发现错误就及时重新投放……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催生了新的职业——垃圾分类督导员。一年365天无休,一天工作12个小时。

  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能力、文明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分布在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的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他们正用实际行动,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新时尚。

  从商场到社区▶▷

  她“变身”垃圾分类能手

  “这里是误时投放区域,看看有没有人放错。”见到宋晓燕时,她身穿工作服,戴着手套、口罩,一边说话一边拿着铁钳翻查垃圾桶。

  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宋晓燕要负责东江逸珑湾小区里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巡查、清理工作,从上午7时开始,每隔一小时,就需要对每个投放点,进行一次巡查,检查每个垃圾桶是否分类准确。

  36岁的宋晓燕是土生土长的新塘人,一年前她还在商场工作,虽然也是从事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但在她看来,自己这一身份的转变是不小的挑战。

  “一切都要学,从零学起。”宋晓燕坦言,在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前,自己很少接触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也不懂垃圾分类。虽然一度有畏难心理,但工作还得继续,为了能快速适应新的岗位,她开始自学,看科普小视频、找新闻报道、研究宣传资料……

  学着学着,宋晓燕发现垃圾分类工作比她预想中要简单,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她积极参加镇街、社区的培训,每次培训时会针对性地做好笔记,在闲暇之余再把厚厚的笔记本拿出来复习。

  仅仅一个多月,宋晓燕就成为垃圾分类能手,只要掀开垃圾桶一看,她就能迅速从中挑出分类不到位的垃圾。平时下班后,还会给自己的小孩科普垃圾分类知识,督促他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如果我都不懂,还怎么教别人。”宋晓燕说。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都必须在岗,上班时间从上午7时到傍晚6时,特殊情况下还会延长。”宋晓燕说,她上班时正好是垃圾投放高峰期,她会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旁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其余时间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对6个垃圾分类点巡查一遍。

  从不理解到支持▶▷

  笑脸是她的名片

  东江逸珑湾小区共有13栋楼,住户800多户,6个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小区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曾有一段“阵痛期”,不少居民不太习惯垃圾分类。“一些居民会与原来住的小区进行比较,认为垃圾分类给他们增加了负担。”小区物业经理邵安云说。

  “知道怎么进行垃圾分类只是一方面,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区的“阵痛期”,宋晓燕十分有感触,在她看来,垃圾分类更多的是一个习惯问题,而作为督导员,更重要的是帮助居民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要改变别人的习惯,十分不易。”

  “我带着笑脸给业主讲解,语气平和,久而久之大家也能相互理解了。”尽管跟一些居民打起交道来相对比较困难,但宋晓燕很快就会整理好情绪,对业主们笑脸相迎,如果出现了混投,她会让他们原地重新分类好再投放,如果对方不理睬,她便会当面将垃圾用铁钳拾起来,重新进行分类投放。

  除了日常的督导,不忙的时候,宋晓燕还会去每家每户宣传,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耐心地讲解垃圾分类意义,传授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有时候还会组织一些小游戏,提高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坚持做好眼前“小事”▶▷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包括宋晓燕在内,东江逸珑湾小区有20多名保洁人员。在居民集中扔垃圾的时间里,宋晓燕和同事们都要组织工作人员“站桶”。“站桶”即在定时投放点开放的时间内,由督导员在一旁进行问询劝导、清洗消毒、检查设施、及时记录、离岗提示、通知清运等工作。

  “我们主要是做好及时检查、纠正错误、解答疑问等工作。”在宋晓燕看来,虽然“站桶”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但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站桶”能起到过渡作用,是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的一环。“每个点每天‘站桶’时间5小时,全年无休。”

  在外人眼里,每天和垃圾打交道的工作既枯燥又乏味,但宋晓燕收获满满。一年多来,居民们已经养成了垃圾从“随手扔”到“随手分”的好习惯。

  每天垃圾分类工作结束后,宋晓燕都会在小区里多转一会儿,看看垃圾桶外有没有漏出来的垃圾。如果有,她会将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然后正确分类,以方便其他同事过来回收。

  “其实这些都是日常小事。”宋晓燕说,要做好垃圾分类督导员这份工作,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对于未来的规划,她希望继续做好这份工作,坚持做好每一天的眼前“小事”,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当好小区的分类“大管家。”

  ■记者手记

  关键的事 从小做起

  为什么要坚持做垃圾分类?

  “让大家养成好习惯,小区更干净、卫生不好吗?”采访中,宋晓燕给出了回答。这一年多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能当好小区分类的“大管家”,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区大多数居民已经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

  近年来,广州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创新方法手段,持续深化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垃圾分类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文明实践蔚然成风。据统计部门调查显示,全市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9.1%、参与率达95.5%。

  垃圾分类仅是一个具象的缩影,是一件关乎大民生的关键小事。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其垃圾分类的治理成效,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他们是垃圾分类的示范者、引领者,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从生产、消费、分解的全产业链来看,垃圾分类处在末端,看似小事一桩,小区的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和督导员的态度和责任心密切相关。在社区一线,宋晓燕和她的同事日复一日,从“小”做起:站好每一班岗、分好每一袋垃圾、做好每一次的巡查、讲好每一场垃圾分类知识……

  在广州,和宋晓燕一样,在社会治理末梢的奋斗者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每天重复着身边“小事”,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诠释了劳动者的美丽。

  南方日报记者 朱红鲜

编辑:杨格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