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邓佩莹)遇到劳动纠纷,身为“打工人”的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时候,许多人会希望可以通过法律的有效途径来解决。有一类律师,为职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是职工的“金牌贴心人”。
日前,广州市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副团长、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满玉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十多年如一日,专注劳动法律领域,竭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共情”引“共鸣”。
杨满玉律师。受访者供图
一起法援案件 转型公益法律
“遇到这样悲伤的人生大事,当事人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作为律师我希望可以帮到他们。”
出生于小康之家的杨满玉,母亲从事妇女权益工作每天活跃在基层解决群众的民生事件,什么家长里短、家庭暴力……杨满玉从小耳濡目染,她深受家庭的熏陶教育:“当有一天你有足够能力的时候,你要尽可能想办法去帮助更多的人。”
谈起自己的过往经历,杨满玉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做过知识产权律师,而让她做出转型决定的则源于一起法援案件——2013年,广州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某公司担任销售督导,在外地出差的途中由于公司安排的宿舍不合理,不幸煤气中毒去世了。
农村走出的独生孩子,大学毕业客死他乡,带给了这个家庭无限的悲痛。回忆起这起案件,杨满玉仍感愤懑与悲哀。“当时这个女孩没签正规的劳动合同,出事后这家单位拒绝承认任何劳动关系,维权困难重重。我们花了几乎半年的时间去信访投诉,后续一打就是6年,仅仅帮当事人追讨到不足10万元的赔偿。”当劳资双方发生纠纷,往往要走比较漫长的司法程序,有苦难鸣,无奈、不甘,她真切体会到对于法律知识匮乏的普通劳动者想要维权的道路之艰。由此,杨满玉放弃了利润丰厚的商业项目,彻底转型,专注做一名劳动法律师,毅然走上了“工会律师”的道路。
专攻劳动板块 做职工的贴心人
“专注劳动法律领域,是我律师职业近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职业定位。”
2013年,杨满玉加入广州市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成为律师团第一批成员。入行十多年,她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通过工会平台为广大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普法、培训、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连续四年被广州市总工会评为广州职工最美“金牌贴心人”。
杨满玉(右)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受访者供图
杨满玉认为,律师像演员也像医生,要与当事人感同身受、合二为一,也要及时抽离找出痛症、解决问题。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网络用工兴起、疫情环境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劳资关系更为复杂化、多元化。要落实职工权益,杨满玉表示第一步是普法,“很多劳动者入职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主动留存证据,比如说劳动合同、社保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基本权利,才能合法合理保障自己的基本权益。”
自2017年以来,杨满玉带领团队为广大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超500宗,免费法律咨询人数超过3000人次;2018年以来为广大职工开展线下各类法律培训150余场,培训学员人数约5000人;2019年与广州市总工会联合成立首个“律师创新工作室即杨满玉律师劳动争议调解室”,为公益法律服务作出突出贡献。
多元普法宣传 受伤职工找上门
“从这份工作中得到的认可感和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比拟的。”
除了线下普法,杨满玉亦积极通过新媒体形式参与普法工作。2020年7月全国首个官方打造的市级新媒体普法团队“广州云普法”成立,杨满玉是团队成员之一,在各大主流平台录制普法视频和在线直播普法。两年多来,通过热线电话与网上法律咨询的方式,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超过3000人次,提供法律援助760人次。
“在坚持不懈做了几年普法之后,2020年有一个瑶族小伙通过我们的普法视频账号找到了我们寻求帮助。”当时,小伙在广州花都一个机械厂上班,工作中左手不慎被机器压伤,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十级工伤。工伤对职工的伤害是巨大的,除了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后续劳动能力的降低,但当时老板只答应支付医药费没有任何的额外补偿。“这是不合理的,他当时找到我们,希望能得到老板的一点补偿,让他回家乡养伤,哪怕是一万元也好。其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这个数额远远不止,于是我约他来到法律服务中心,现场接待了他。”
“当时这家企业没有履行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义务。”了解情况后,杨满玉前往小伙所在企业开展调解。第一回,亮明工会律师身份后,便被工厂保安拦在了门外,吃了个闭门羹,杨满玉只能留下纸条表达当事职工希望与企业方达成调解的诉求。第二回,企业管理层同意“面对面”调解,赔偿金额尚未达成一致。后来,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庭上,杨满玉最终说服双方达成和解,企业方支付工伤赔偿款6.8万元。
获赠锦旗。受访者供图
面对涉事企业的阻挠、推诿,甚至不友好的言语暴力,问起杨满玉,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她笑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精神上的富足是支撑着我持续不断在这个领域投入大量精力。”
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满玉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和普法工作,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在帮助解决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找到双方权益的平衡点,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