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个重要节日。
此时的东莞也进入了“龙舟水”的季节。夏日的疾雨让江河水位迅速上涨,日渐走高的气温将人们对水上活动的热情推上顶峰。赛龙舟,也成了东莞水乡人最为期盼的夏季盛事。
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东莞龙舟竞渡时长按月计算,是屈大均那个年代就已形成的传统。而今,数百年过去,东莞人对龙舟的热情更盛。
望牛墩望溪河中的龙舟景。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
在望牛墩,因着这份热爱,人们把龙舟从小小的望溪河,划进了更加宽阔的寮厦河,为自己的家乡划来了“龙舟之乡”的美誉。也因着这份热爱,望牛墩的龙舟发烧友,把爱好发展成了事业,代表东莞龙舟,走上了世界龙舟竞技的舞台。其中,望牛墩人陈勇良,更是成为了东莞龙舟的代表人物之一。夺得过世界冠军的他,如今从职业赛场退役,回归龙舟运动发展事业,和小伙伴们延续着东莞龙舟的荣耀。
龙舟竞渡,水乡人的狂欢节
粤人善舟楫,这一传统已绵延至少两千年。屈大均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东莞端午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
望牛墩望溪河桥洞里停泊的龙舟。
民间俗语云:“初一万江舟,初二西头尾,初三初四大汾流涌尾,初五望牛墩河边尾。”万江龙舟景,被称为“东莞龙舟第一景”。
2022年万江起龙仪式。
据《东莞市龙舟志》引述史料记载,万江龙舟起于清乾隆二年(1737)。清代东莞诗人罗瑞球曾作诗描绘过万江龙舟竞渡的盛况:“朱旗画楫蔽江下,潮走万江飞水马。”继万江之后,各镇街依次 “趁景”,持续将近两个月。
1991年望牛墩端午龙舟节竞渡盛况。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
而望牛墩,是唯一一个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正日扒龙舟的。当然了,端午扒龙舟,不只是扒龙舟这么简单。望牛墩镇文联副主席唐伟明,向我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端午节。
唐伟明。
那个年代,能扒龙舟的只有青壮年男性,女性则在岸上做好辅助工作,尤其是将香喷喷的龙船饭和美味的粽子准备妥当。根据望牛墩习俗,出嫁女一般都在这个时候带上丈夫和孩子回家“拜节”,观龙舟以祈福。
1991年望牛墩端午龙舟节竞渡,岸上围观的人们。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
孩子们在水里游泳、打水仗,看着龙舟来来往往,期待着大人们分发的西瓜、荔枝、龙船饼等各种应季美食。“我们那个时候娱乐是很有限的,像这样的节庆,又有的玩,又有的游泳,还可以分东西吃,这个节日肯定是喜欢参与的。”
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资料视频
2005年前,望牛墩的龙舟景一般都在望溪河进行,之后便移到更为宽阔的寮厦河。但无论在哪里,岸边永远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满满当当全是人。正如东莞竹枝词中所写:“红竖出染桃菲,两两龙舟夹水飞。不见主人炊白饭,黄昏犒得荔枝归。”
很多时候,人们不仅会在岸上围观,也会直接在船上围观。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
竹枝词,这种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发扬光大的诗体,成为历代文人记录东莞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我们东莞留存的以前人整理的200多首竹枝词里面,就有不少写龙舟竞渡或者写端午的。从这一点来看,可以知道这个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
烧猪犒船。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
当我们问起,东莞龙舟为何能够成为“广中最盛”,且长盛不衰,唐伟明老师总结说:“端午龙舟竞渡本身就带有多样性,它既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又是一个体育的竞赛,既是大家相聚娱乐的一个机会,同时又是一个美食大会。所有这些都让龙舟竞渡在一代一代的水乡人心目中有特别的意义。”“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去,都从中得到了乐趣,长盛不衰,就理所当然了。”
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
在这样浓郁的龙舟文化氛围中,望牛墩人陈帮从小耳濡目染。上世纪90年代,年轻的陈帮就亲身在龙船里感受着东莞龙舟的盛景。每年的端午前后,对于水乡各条村来说,热闹程度堪比过年。“每年端午都在村里面扒龙舟,当时我记得船扒到哪条村,哪条村就会放鞭炮。”
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资料视频
扒着扒着,陈帮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大家也拉起了一支业余队伍,有空就到各个地方去扒龙舟。“先是和村里PK,然后代表望牛墩和中堂、万江、石龙等PK,后来干脆就去了佛山南海、顺德,跟那边的发烧友一起扒,后来就加入了职业队。”
图中最右着黑衣者为陈勇良。
龙舟爱好者多,可成为职业龙舟队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可以说想都不敢想。毕竟在广东,东莞相比佛山,无论是水平还是氛围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但,陈帮和搭档陈勇良,不信命。 从望牛墩走出的龙舟世界冠军
与陈帮一样,陈勇良也是望牛墩人。陈帮回忆,陈勇良不仅技术过硬,脑子也转得快,很快就能吸收先进的理念。作为望牛墩扒龙舟的人里第一个出去闯荡的,他很快在佛山进步飞速,还把陈帮等人介绍到顺德学习。
图中站着的人中最右为陈勇良。
2013年,麻涌职业龙舟队宣告成立,并正式公开对外招募职业队员。“招队员的时候全国发通知,很多人都过来参加了,光进考试的就有两百多人,其中不乏九江、南海、顺德等全国高手,最后选出来二十多人,入选难度很大。”真正的百里挑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东莞本土运动员能够入选者寥寥无几,而陈勇良先于陈帮,成为首批入选的本土队员,也是望牛墩第一个职业龙舟队员。陈帮觉得,这与他们早年在望牛墩在村里扒龙舟时年复一年高强度的训练分不开。
陈帮。
“1997年,望牛墩最大型的龙舟比赛,那时候的人都扒得很辛苦,不是直道的,是要扒三个半小时的龙舟,不是现在扒直道两三分钟的这种。”三个半小时,几十公里的水路,是对扒龙舟者身体素质的极致考验。“你平时训练都要很足,都要训练两三个月才顶得住。”
90年代在村里扒龙舟的望牛墩人。 图源: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资料视频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东莞这支龙舟队拿遍了全国大小赛事的奖项,并在2014年6月的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中,豪夺三项冠军。从望牛墩走出的龙舟队员,也从业余队员,成为了世界冠军。
陈勇良更是被冠予了“东莞龙舟第一人”的称号。在这耀眼成绩的带动下,东莞龙舟在国内名声大噪。越来越多东莞人慢慢喜欢上了龙舟,而从职业队退役后的陈勇良和陈帮,也没有离开龙舟这行,而是换了个身份,延续着东莞龙舟之光。
乘风破浪,生生不息
今年端午,陈勇良是在温州度过的。杭州亚运会举办在即,温州一家龙舟俱乐部邀请他前往指导,为参加亚运会做准备。
最近几年,陈勇良一直致力于龙舟培训和龙舟赛事、龙舟活动的组织,而陈帮还是他的搭档,在望牛墩和万江的龙舟俱乐部里,教东莞龙舟爱好者们划龙舟。在世界冠军的光环下,东莞民间龙舟运动发展平稳,业余龙舟俱乐部在各镇街陆续出现,数量已有二十多家。疫情之下,虽然这两年镇街不再举办大型的龙舟活动,但东莞龙舟发烧友们还是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俱乐部之间的小型友谊赛。
除了小型龙舟赛,也有这种技法上与龙舟相似的小型龙艇比赛。图源:幸福望牛墩
在我们对陈帮的采访即将结束时,正好赶上俱乐部里的队员前来训练。西斜的阳光下,按国际标准制作的龙舟在平静的河面上熠熠生辉。这些队员们熟稔地舀干龙舟里的积水,邀请我们一起上船,在江面上巡游一圈。
他们并非职业运动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只因对龙舟的热爱而聚在一起。每天傍晚下班后,便是他们固定的训练时间。龙舟运动是一项团体运动,既要求个人的能力,也要求团队的协作。如果无法长期在一起训练,队员之间很难形成默契,更无法为队伍带来优异的成绩。
站在船头指导队员训练的陈帮教练。
对于在东莞这样忙碌的城市中打拼的人们而言,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已是难得。更别说,扒龙舟,并不轻松。能坚持下来,都是因为喜欢。这份属于水乡人的情结,也在推动着东莞龙舟划向新的时代。
陈帮除了教成年人,也会教万江的小学生们划龙舟。先在岸上学习握桨、发力、救生衣的使用等基本知识,再到龙舟上进行实战。生在望牛墩、长在望牛墩的唐伟明,则将龙舟文化融入了自己平时的书画教学中。
2014年,唐伟明带着幼儿园的孩子画龙舟。现在,他们已经上初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