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拔罐走红奥运,中医疗法缘何受青睐?

2024-08-26 16:36 来源:南方农村报

   这个三伏天,除了已成惯例的天灸,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了晒背、刮痧、拔罐等养生“仪式”。眼尖的网友也在巴黎奥运会敏锐地发现中国游泳队员身上成排的火罐印,惊叹“神秘的东方力量又出现了”。

  刮痧、拔罐向来是岭南地区民众热衷的养生保健方。定期到中医院做理疗,成为一类人群的健康选择。刮痧刮的是什么?拔罐为何会“上瘾”?近日,记者探访了数位中医“铁粉”。

  刮痧“排毒” 疗愈身心

  工作日的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院区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人气一如往常,6张治疗床悉数约满。在护士轻柔的操作下,就诊者闭目享受着刮痧的过程。

  53岁的阿媚每周过来“打卡”一次,每次选择一个部位刮痧。此次刮的是额头,刮痧板循着经络推开,在持续十余分钟的反复刮拭下,皮肤泛起一片淡红。“不痛,很舒服的。”说起刮痧是什么感觉,阿媚表示很受用,“主要是调理身体,刮痧之后感觉好一些,睡眠也比以前好了。”

  阿媚做中医理疗已近一年,常在一起治疗的姐妹见证着她的变化,大家都说,对比刚来时黑黄的脸色,如今她明显白润了许多。

  “之前脸很黄,经常整宿睡不着,坐久了起来腿上像灌了铅,很沉重。”阿媚说,可能是生完小孩没有调理好,她一直比较虚,但不喜欢吃药,就想着试试中医理疗。“还没接触中医的时候觉得很神秘,现在感觉挺喜欢的,刮脸祛斑真的有效。”

  阿媚住家离医院不算近,每次过来需要搭乘地铁一小时。她认为,想要身体好,治疗就要坚持,“用比较小的成本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问诊-耳按摩-贴耳穴-刮痧,求诊者们按预约时间来到诊室,熟络地按照流程完成一次治疗,大约40分钟。35岁的阿妍在完成手臂刮痧后,主动提出想做一下耳部刮痧。

  “我是职业病,颈椎不好,贴耳穴、刮耳朵后,站起来就没那么晕。”阿妍是地道老广,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对中医比较信任,最近一年多,她也陆续做了15次中医理疗,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变化,“刮痧可以祛湿排毒,以前经常出湿疹,现在也少了。”

  阿妍说,第一次就诊时,就被中医耳诊彻底折服了。接诊的潘丽丽护士长摸着她的耳朵就能说出她哪里不舒服,连腿伤新愈都能看出来,每次问诊会针对性解决她的问题,她也将心事交付,包括开心和烦恼。在她看来,寻求中医,是对身心的疗愈。

  中医外治 行气通络

  “不用问老广哪里不舒服,问就是湿热”,一句热梗道出了岭南人对祛湿的执着。刮痧和拔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强烈的需求,出痧和罐印,则是大众眼中“祛湿”的具象化。

  在皮肤风湿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潘丽丽负责的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日常以耳穴压豆、刮痧为主,对于部分合适的人群会配合拔罐治疗。求诊者相互观照,从出痧的深浅感知身体的变化。

  “出黑痧了!”当天,在徐徐刮拭下,杨阿姨的手臂上浮出黑色油状物,引得周围人惊呼。这是虎符铜砭刮痧特有的现象,在人体特定部位刮拭、磨圈,皮肤表面呈现灰黑色后,用油性介质在皮表来回刮洗,形成黑痧排出体外。

  潘丽丽护士长一边为患者做治疗,一边给年轻护士和实习生带教。她介绍,出痧有几种,肌肤之痧、脏腑之痧、血肉之痧和黑痧。黑痧临床少见,通常见于重疾患者。杨阿姨是颅脑术后,寻求中医理疗解决大便困难和睡眠问题。针对性予刮了半条三焦经,很快就浮出了黑痧。

  中医认为刮痧作用在于开腠理,行气血,通经络,散邪毒,但并非盲目追求出痧多。潘丽丽指出,每个人出痧的情况不一样,刮痧以平补平泻为主,以不急不躁、不快不慢、徐而和的手法,刮至皮肤发热、毛孔张开如猪皮一样,不出新痧为止。而对于耳部、颈部等血管神经丰富处,刮痧手法更要注意力道适中,刮到皮肤发红发热即止。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宁百乐副主任中医师表示,刮痧适用人群广,治疗原理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刮拭刺激经脉皮部出现痧象,可以疏通气血、消瘀行滞,以调整脏腑功能;一是通过痧相的情况,包括颜色浅深、分布,判断病情程度、愈后,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据门诊人群反馈,坚持刮痧对于调理失眠、颈肩腰痛、月经不调、气郁结节常有良效。在护理团队的引导下,一群信中医、爱中医的人,在时令推移中调整着身体的平衡。

  长夏祛湿 养生智慧

  古人云“长夏多生湿病”,高温暑天,健脾祛湿尤为重要。这个长夏,各大中医院天灸贴敷人群再创新高,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内调外治的养生体验,#中国游泳队身上全是火罐印#在巴黎奥运会伊始便登上了热搜。

  作为传统中医疗法,拔罐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的作用,在体育圈已经“火”了多年。据国家游泳队队医透露,在运动员的医务监督保障中,以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了巨大作用。本届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潘展乐更是直言,中医疗法助他在激烈的竞技状态与日常恢复中找到了平衡。

  宁百乐介绍,除了常用的拔罐、刮痧,针刺、艾灸、刺络放血、埋皮内针等也属于中医外治法。岭南地区多湿,容易身体困重。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一两味祛湿健脾的中药,往往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配合刮痧等中医外治法,也有利于调整身体状态。

  最受群众欢迎的天灸,正是集中体现了冬病夏治、天人合一的中医养生智慧。在一年天气最热的三伏天,用温热的方法来祛除体内寒邪,鼓舞体内阳气,艾灸、督灸也是同样的道理。结合岭南的气候特点,酌加祛湿的药物,选择祛湿的穴位,更好地达到防暑祛湿的作用。

  在中医养生潮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寻求刮痧、拔罐“排毒”,以缓解身体不适。对此,宁百乐特别提醒,气虚、瘦弱人群,以及孕妇、皮肤有破损者应谨慎刮痧。阴虚内热、入睡困难人群少用灸法,血虚者少拔罐,凝血功能不好、气虚血虚者,慎用刺络放血。“不论何种中医理疗,应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中医师评估后,选择适合个人的养生、保健方法。”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