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熊猫真的很火。从坐拥百万粉丝的顶流女明星花花,到被日本民众宠上天、不舍分别的香香,再到旅居俄罗斯画风突变、力能扛鼎的如意、丁丁,还有被挂念着能早日回国的丫丫。毛茸茸圆滚滚的熊猫团子们憨态可掬的一举一动很难不引人怜爱,直呼想偷一只回家。
大熊猫之所以被视为我国的国宝,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特有物种,更是因为数量稀少、濒临灭绝。如今大熊猫能够越来越多地走入大家的视野,还是有赖于背后的科研团队经年累月地攻克技术难关,一一破除大熊猫繁育和保护的瓶颈。今天,“熊猫妈妈”侯蓉手捧着一只大熊猫幼崽的仿真模型走上了首场“代表通道”,从大熊猫幼崽身体的脆弱和对于生存的强烈渴望开始,讲述她与大熊猫、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故事。
从她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经过科研人员近30年的努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圈养大熊猫数量从1994年的18只繁育到了237只,数量增长了12倍。数量的增长是大熊猫保护好的开始,下一步是要帮助它们恢复野性、回到野外。从数量增长到回归山林,这之间还需要各方的持续努力,需要科研人员更多研究、需要法律体系更加完善、需要生态文明保护观念更进一步深入人心。
其实,大熊猫的繁育保护,只是更多濒危珍稀动物保护的一个缩影。无数动物保护工作者正在为它们持续不断地努力,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让万物生存繁衍、生生不息的有益探索和美好愿景。(钟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