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深圳宝安:扎实开展“五个一”工程,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总体效能

2022-12-26 10:38 来源:南方日报 汪棹桴 祁雷

logo

  广东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基层样本⑰

  前不久,深圳宝安区某社区妇联接到一起婚姻纠纷求助,案件上报至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联调系统后,被自动分拨到派出所、法院、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在相关部门密切跟进下,案件顺利办结,及时化解了这一矛盾。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宝安区以深圳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探索推出“五个一”工程,即构建“一个平安底板工程、一个体制完善工程、一个法治保障工程、一个智慧支撑工程、一个品质提升工程”,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短板弱项,持续提升当地社会治理的总体效能。

  推进平安底板工程:

  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不久前,宝安区警方循线追查,成功摧毁一条跨省市盗销高档山地自行车的黑色产业链,串并破案十余起……通过聚力破小案,有力筑牢平安防护网。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之盼。

  “五个一”工程中,宝安区扎实开展平安底板工程建设,旨在建立一个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支撑、能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隐患的平安底板,为辖区群众营造安全高效、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平安建设,以“打”开路。近年来,宝安区政法机关重拳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过程中,该区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联络机制,各成员单位围绕建立健全“六大机制”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14项长效机制、制度。同时,不断巩固群防群治模式,积极推进创新最小作战单元和十户联防的组建和应用工作,不断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建设。

宝安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

  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宝安全区盗窃类、诈骗类等十类重点警情均同比下降,社会治安形势稳中向好。

  守牢安全生产红线底线,是平安底板工程的又一发力点。该区动态完善积水内涝隐患“四个联系人”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1-10月共整改隐患2.2万处,约谈警示995家,联合惩戒956家。

  明者防祸于未萌。宝安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建设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宝安区正着力完善群众诉求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所有难题。

  推进体制完善工程:

  网格员上报各类实有事件超百万宗

  宝安区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严重倒挂,人口总量大、流动性强,且各类人群的利益诉求复杂多样,社会治理难度大。

  宝安区按照“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原则,积极推进体制完善工程,重点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制、网格服务管理体制、街道综治中心组织体制,从而构建起一套现代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和动员机制,夯实联防联控基层基础。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宝安区构建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体制,持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向“基层末梢”延伸,健全“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联动体系,推广“1+3+N”党建引领小区多元善治模式,形成社区党委带头,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支撑,社会组织、志愿者、业主等共同参与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治理新模式,稳步提升小区党组织在平急转换中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选树230个小区党建示范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落实机关党员在结对挂点社区和居住地社区“双报到”,推动全区58个单位与124个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建立677个党员先锋队,积极收集和解决各类民生诉求。

宝安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

  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方面,宝安将全区划分为4000多个基础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全域覆盖。网格员负责对人口、房屋、法人、事件等4类100多项基础信息进行采集、核查,并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13类150项事项进行巡查、上报。2022年以来,全区网格员上报各类实有事件100万余宗。

  完善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抗击疫情为例,近三年来,该区5000余名网格员积极投身涉疫人员核查等任务中去,并积极为居家隔离及居家健康管理群众提供代购代送生活用品、上门送菜、垃圾收集、帮扶救助等暖心服务,得到群众好评。

  在优化街道综治中心组织体制方面,该区还将10个街道综治中心优化升级为集风险排查防范、矛盾多元化解、综合网格服务管理、风险研判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实战工作平台。西乡街道综治中心入选广东省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推进法治保障工程:

  法律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打开宝安区社区法律顾问在线平台(“法i社区”在线服务平台),居民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线上申请,预约线下面对面咨询、资料共享等便捷服务……这是宝安区扎实推进法治保障工程的一个生动侧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宝安区既是人口大区,也是经济大区。近年来,宝安区深入开展法治保障工程,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和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宝安区社区法律顾问在线平台页面。

  凡兵,制必先定。在制度建设方面,宝安区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宝安区全面对接前海合作区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专项行动方案》《宝安区推动企业合规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方案,出台宝安法院《关于服务保障宝安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的若干意见》,起草建立区委支持检察机关介入辖区重大公共事件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规范性文件。

  在具体实践中,该区还积极探索出台企业柔性执法“8条措施”,分批推出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从轻、减轻、不予处罚“三个清单”419项,编制柔性执法典型案件53件;出台信用修复指引,优化信用修复“从快从简”流程;筛选50家代表企业、5家区百强重点企业、3个重点行业协会和1个产业园区,开展企业主动合规建设试点,树立合规建设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前海-宝安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所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研究实践基地等正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5G+公共法律服务”特色应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法律服务站等目标也将于2024年年底前完成,法律服务将更加智慧、更加触手可及。

  推进智慧支撑工程:

  建成社会治理“智治”平台

  宝安区新安街道率先在全区实现社区小区、城中村卡口电子哨兵全覆盖,有效提升了街道的基层治理效能……科技创新,为宝安区基层治理不断赋能。

  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该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基层运行“一网统管”、基层风险“一网统防”、基层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治”水平。

  据介绍,目前宝安正稳步推进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已建成覆盖应急、水务、生态、交通等领域的一批物联、视频感知设备。

“宝平安”操作页面。

  到2022年底前,宝安还将完成四大类风险领域、15类风险区域、61个监测区域物联感知建设,实现智能物联监测与传统监管手段有机整合。目前,该区监测预警相关系统已接入市、区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

  此外,宝安区创新“一个平台管平安”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集矛盾纠纷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指挥调度等于一体的“平安宝安”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构建一体化门户体系,在新安、西乡、新桥街道试点推广,获选2022年全国政法智能化智慧治理创新案例。探索建设一体化分拨平台、平安建设考评指数指标体系、综合决策风险预警体系等创新应用,为省、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建设贡献“宝安经验”、提供“宝安样本”。

  推进品质提升工程:

  调动各界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如何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共享高质量治理成果是关键一招。近年来,宝安区扎实推进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城市环境卫生,宝安区强力推进环卫一体化,深化落实“环卫九条措施”,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泥头车、“六乱一超”、户外广告、报刊亭、共享单车、学校和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秩序等专项整治工作。

  垃圾分类,群众参与是关键。为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宝安专门组建“1+10”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培养一大批“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志愿讲师”。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在志愿服务队带动下,义工、社团、居民、环卫工人等纷纷加入进来。如今,宝安区垃圾分类日渐规范、市容市貌不断提升,做好垃圾分类成为宝安人的生活新风尚。

  此外,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治理探索,宝安区还分步推进“山海连廊”建设,打造“山海连城”品质城区。争取在2024年年底前进一步完善“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类公园”四级体系构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给居民创造更美好宜居的家园。

  民之安乐皆由治。宝安“五个一”工程的生动实践,正不断夯实当地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平安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汪棹桴 祁雷

  【通讯员】粤政宣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黄小殷   责任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