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位于广州的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接收了海关缴获的21只走私马来穿山甲,严重脱水、肺炎感染、蜱虫叮咬……这批穿山甲刚被送到时,大多数状态差到了极点。走私过程中,运输环境的恶劣和走私人员为谋取暴利的残忍对待让穿山甲的健康严重受损。
4月21日,“没动”在CT检测的盒子里好奇打量四周。它因长时间不吃不动而得名,被送到立德动物医院救治。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穿山甲救护的研究仍在摸索阶段,而这批马来穿山甲还是外来物种。穿山甲生性胆小,应激性强,食物单一,患病后治疗过程困难,都给救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一场穿山甲救护战在社会各界中紧急展开。林业部门迅速组织动物专家进行研讨,广东省动物救护部门专人跟进救治全过程,民间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志愿者从北京赶到广州,加入到每天的救护中。
4月24日,存放于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15具穿山甲死体。被海关查获时,大多数穿山甲身体状态差到了极点。
救护人员根据幸存的三只穿山甲的各自特征,分别取名“嗜睡”“昨夜”和“没动”。“没动”因长时间不吃不动而得名,曾是状况最差的穿山甲之一,被送往广州立德动物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做了CT、X光等全面检测。主治医生在第一次血液检测中发现“没动”的白细胞偏低,X光片发现胃里有泥沙。为了有更好的对比,医院连线曾成功救治中华穿山甲的台北动物园,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救护经验,两天的救治让“没动”开始能够自主进食。
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一只死亡马来穿山甲进行解剖,穿山甲的胃里存有被走私分子灌食的不明物体。
医护人员对“没动”尾巴的伤口进行仔细清理。
医护人员对“没动”进行抽血化验,第一次检测结果显示穿山甲身体里白细胞低,免疫系统出现紊乱。
用紫外线灯照射荧光眼药水,动物医生发现“没动”的眼睛出现角膜溃疡和水肿症状。
主治医生吴子峻(左)与来自绿发会的志愿者苏菲在观看CT影像,分析其中的伤病原因。
救治后的“没动”送回救助机构后开始自主进食。两日不见,“嗜睡”抱着回到保温房的“没动”沉沉入睡,它们每天都要抱着一块睡眠。
工作人员检查食盘里的蚂蚁巢是否有被吃过的痕迹。穿山甲的食物单一,天然饲料难以获得,且应激性强,救护工作中的喂食环节十分困难。
在动物救护机构的保温屋里居住一个多月后,生存状态日趋良好的三只穿山甲被送往广州与清远交界一处新住所,那里有着更大面积以及更为原生态的环境,便于对穿山甲进行救护和野化训练。但由于是外来物种,在本地放生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6月1日,此前无不良反应的“没动”突然死亡,剩余两只穿山甲“嗜睡”“昨夜”目前只能在救助站里继续看护和训练,它们未来的命运仍将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在广州与清远交界的一处救助所,连日暴雨后,苏菲与同事对穿山甲的住所进行加固修缮。
夜晚,刚刚睡醒的“昨夜”被美味的蚂蚁窝吸引住,外来物种的它们已经习惯了进食本地蚂蚁。
6月4日夜晚,“嗜睡”开始进行野化训练,在围蔽的林地里自由行走觅食。
在“吃啥补啥”的陋习影响下,穿山甲因其名带有“穿山”,而被认为皮肉具有“打通”的功效。它的鳞片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和毛发、指甲的成分没有本质区别。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已作为极度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目录中。近年来,我国境内已经很难见到中华穿山甲。因此,有环保组织呼吁将穿山甲的保护等级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
【图/文】张由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