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些年,汕头等粤东西北城市多个科创平台以切实可行的支持向高层次人才伸出了橄榄枝。
广东省人大代表、青年科学家董正亚主持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投入了十余年时间,得益于汕头的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科创平台的支持,他的项目在2022年顺利完成孵化,投入市场。
突破性科研技术往往意味着周期长、投入多、风险高、难度大,说是“十年磨一剑”毫不夸张。董正亚向记者介绍,在很多城市,科研人员如果选择进高校,会有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每年还要面临科研考核的压力;若进入产业孵化园创业,如果在两三年内没有获得突破,则要面临创业失败的风险。
“在汕头,产品研发周期里我能得到科创平台很不错的支撑保障,不用承受太多的压力。”汕头敏锐地发现了高层次人才的科研“痛点”。董正亚进一步向记者介绍:“以我为例,汕头大学聘请我后,学校允许我只参与一部分科研考核,还推荐我到落户于汕头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任兼聘教授。这样,我就能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上。”
在他看来,这是汕头科创产业“招贤纳士”的优势。同时,城市有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等资源,这也是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今年,他在建议中提出,围绕广东省的科技创新强省战略,将汕头科学城的规划建设纳入省级层面的相关规划,对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政策扶持。他说,希望广东将汕头科学城打造成粤东地区的创新聚集区,为粤东西北地区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先行示范。
“粤东西北地区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如果在资源整合、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的引进方面加把力的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很有潜力的。”董正亚说。
出品:南方网 粤学习客户端
统筹:李琳 李晨昱
策划:申晨 李润芳 许萌萌 汤文诗 何雅柔 农海燕
协调:王昊
出镜/文字:黄小殷 张国威(实习生)
摄制:张琪达 张瑞霖
设计:武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