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机会参与这件事,应该是自己回首一生时,比较亮眼的时刻。”3月20日,广东赴湖北荆州医疗队返程,90后女检测工程师马丽娜也是其中的一员。这一个多月以来,她和广东医疗队成员们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帮助当地梳理改进核酸检测流程,把确诊时间缩短到了0.9天。3月22日,马丽娜告诉南都记者,她已经回到广东,正在佛山接受隔离。她说,等隔离期满后,想回哈尔滨吃顿火锅。
支援:从哈尔滨到广州再赴荆州
29岁的马丽娜是吉林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在黑龙江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工作,平时主要负责检测工作和基因科室的管理。去年十月,她刚办完婚礼,本打算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先在黑龙江的婆婆家过,年后再和丈夫一起回自己的老家山东。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她不得不取消了回山东的计划,辗转奔赴前线。
春节期间各地疫情告急,考虑到哈尔滨可能需要开展相关检测工作,2月2日,马丽娜便从婆婆家回到在哈尔滨的公司,在科室里筹备、待命。
1月30日,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被纳入广东省核酸检测队伍。2月5日,收到总部征集检测人员培训上岗的通知,马丽娜报名去了广州。在进行了安全事项、检测流程等相关培训后,她在广州的实验室里做了四天的核酸检测。
2月10日,广东医疗队对口支援湖北荆州,金域医学也被纳入广东医疗队名单中,负责核酸检测。当公司询问马丽娜的意愿时,她说:“给我报名吧,我可以去。”
在打电话告诉丈夫这件事的时候,马丽娜没敢跟他说要进到医院里面。
“因为他不是学检验的,对这个不是很懂,所以我就尽量给他往轻了说。他纠结了一下,最后也没反对。”到了荆州两三天后,她才在和丈夫的一次视频聊天中不小心说漏了嘴。
2月11日,马丽娜与广东医疗队同步到达,当晚七八点抵达湖北荆州洪湖市。据了解,这一批医疗队成员中还有马丽娜的另外几名同事,其中主要负责检测的是包括她在内的三个人。
提速:确诊时间缩短到0.9天
马丽娜的工作地点在洪湖市人民医院,当晚她在宾馆放下行李后,初步了解了医院实验室的现状——医院实验室里只有一台检测设备,而检验科人员对核酸检测虽有一定了解,但在流程上并没有梳理得很清晰,检测能力有限。
于是,他们24小时内向湖北省卫健委申请由医院自行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获得资质许可。参考广州金域实验室的标准操作流程,帮助医院建立起自己的实验操作流程,并在样本运输、编号流程和结果报告流程上也做了梳理和改进。
“之前各县级医院送来样本来时有的会在一个袋子里装多个样本,这样可能会出现一个样本泄漏,沾到别的样本上,导致样本之间污染的情况。”于是,马丽娜和同事给每一个来送样本的人都发了样本袋,一个袋子装一个样本,密封好后再送去检测。
“有的管子上只写了姓名、有的写了姓名和电话,有的写了姓名和身份证……回头再找的时候非常不好找。”她告诉南都记者,除此之外,刚开始送上来的样本的信息也不规范,正规的流程是需要有检测者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住址等一系列信息的,“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来送标本的人都拉进群里。然后把样本信息规范的标准发给他们,以后就按照那个表格填写信息,送样本。”
在完成样本灭活和编号后,就开始了正式的实验流程:加样,核酸提取,上机扩增,最后结果分析报告。
据马丽娜向南都记者介绍,一批样本从灭活到结果出来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四个多小时。“我们不会浪费一点时间。甚至快一点的话,三个半小时没准也能出来。”她回忆,在工作中,他们是一个循环扣着一个循环的,上一批样本做到扩增的时候,下一批的核酸提取又要开始了,基本就没有空下来的时候。
经过广东医疗队对核酸检测流程改进,当地的检测速度有了显著提高。
“2月11日之前,患者的确诊一般需要八天多,2月11日到15日我们到了之后,因为还处在磨合期,有些环节和过程都还在熟悉中,流程还需要梳理,这时大概是三天多我们就可以把报告给到医生。2月19日是一个节点,我们基本上能够实现当天送来的标本当天就能出结果、发报告,0.9天就能实现诊断。”马丽娜向南都记者回忆道。
日常: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
在洪湖市人民医院,包括马丽娜在内的三名检测工程师主要负责实验操作, “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是很正常的,要是有特殊情况,最长的时候一天能达到十六个小时。”
每天最煎熬的是穿防护服的那个过程。马丽娜介绍,实验室里要求三级防护,实验人员要穿戴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脚下穿靴套,头上还要戴一个头套。
“关键是手上的,平时就只戴一层塑料手套和一层橡胶皮套就行了。现在是戴一层塑料手套,一层医用外科手套,再加一层塑料手套,然后再带一层手套,少的时候是戴三层,多的时候戴四层。操作的时候手没有以前灵活了,很笨重,主要是不透气。”从实验室里出来,马丽娜整个人都是湿透的。
尽管休息时间很短,马丽娜从医院回到宾馆后仍得花半个多小时洗澡。“不洗干净真的是不敢进到睡觉的区域,因为内心多少是害怕的。” 马丽娜回忆,有时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为了多睡会,她一般不吃早饭,起床时间也由原来的出发前20分钟调到了出发前5分钟。“这一个多月来,我一共只有两次是洗完脸出门的,别的时候直接是套上口罩、穿上衣服就出门了。”
让马丽娜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通宵检测的那三天,他们日检测量突破了一千。“白天检验科做,晚上我们通宵做。从晚上11点左右进实验室,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之后才出来,中间没法喝水、吃饭或者换衣服。靴套的内层都冒出了一层层水珠。”她对那几天的工作记忆犹新。
归来:想回哈尔滨吃火锅
马丽娜告诉南都记者,刚到洪湖的时候,她真的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很累: “有一次我上班时问一个同事,咱们来这儿几天了?他说好像是四天。但我感觉像过去了一个月。”
但艰苦的工作中仍有那些暖心的事情值得铭记。
每回穿防护进实验室之前,马丽娜和同事们会相互鼓励,对彼此说着一会儿就做完出来了。每天凌晨一两点,当他们结束工作坐车回宾馆时,经过关卡,站岗的人会认出那是医疗队的车,直接放行。有几次,他们回去得特别晚,马丽娜听到站岗的人对他们说了一声“辛苦了”,“那一刻心里挺暖的。”
“在前线就没有不累的,心里会有抵触,但是还会保存理性的一部分,或者说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让我坚持下来。”
3月20日,马丽娜跟随医疗队乘坐高铁返程。她还记得,刚到的时候,洪湖市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前后左右一看,都没有人,像一座空城。”但在他们离开的那天,她看到道上开始有了车辆,路两边也有一些环卫工人开始收拾花草了,这座城市正在慢慢复苏。
临别前,荆州市政府给马丽娜等人发了纪念奖杯,上面写着“最美逆行者”和他们的名字。看到自己名字那一刻,她激动得半夜睡不着。
“之前我就是一个做检测工作的,谈不上像医生那样救死扶伤。但是自己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件事上,应该是自己回首一生时,比较亮眼的时刻。”
如今,马丽娜已经回到广东,正在佛山隔离。她说,隔离期满后,她想回哈尔滨吃一顿火锅。
采写:实习生 郭美婷 南都记者 向雪妮 黄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