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时的一番话,话语朴实直白,却直击人心。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因为,老百姓顺心满意,国家才会越来越好。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价值观念深刻变化,出现一些矛盾在情理之中,产生一些纠纷也再正常不过。
有矛盾不可怕,怕的是讳疾忌医,让小疾酿成大病。我们观察、梳理、总结类似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类:有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者,一味“甩包袱”;有善于“打太极”者,每每“踢皮球”;有熟稔“拖字诀”者,让办事者跑断了腿。结果,群众求告无门,矛盾不断积累,埋下了隐患,增加了风险。
读懂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意,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矛盾,真诚欢迎群众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读懂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意,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强化群众视角,站稳群众立场。工作中,既要多想群众所思所急所盼,又要着力创新方法,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舒心。总书记此次调研的安吉县就是这方面的“优等生”,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多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真正让基层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拓展观察的视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一场社会治理的统考。关于此,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总结得深刻:“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慎思笃行,共相砥砺,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高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与水平,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央视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