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地铁农讲所站出来,走到中山四路42号,可以看到一组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建筑群。在建筑群门楼正中,悬挂着刻有“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横匾,这些字是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
这座曾在清代用于培养秀才的番禺学宫,在上世纪20年代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摇篮:1926年5月,第六届农讲所在此举办,由毛泽东同志任所长。这些农讲所学员后来成长为农民运动骨干,为革命斗争储备了强大的力量。
走进农讲所,这里的第一、第二陈列室原为农讲所学员宿舍,现辟为展厅,分别向观众展示了广州农讲所的办学情况与广州农讲所的作用。这些传承下来的历史资料,吸引着前来参观的群众驻足观看。
这里原是番禺学宫大成殿,后为农讲所课堂。第六届农讲所的教员队伍十分强大,除毛泽东同志外,还有萧楚女、彭湃、周恩来、阮啸仙、恽代英、赵自选等。毛泽东同志在主持所务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向学员们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其中《中国农民问题》共23个学时,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间简易的家具的屋子是当年农讲所所长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主持农讲所工作,常在这里会见教员、学生,还主编《农民问题丛刊》。
一位前来参观的女士在原来的讲堂内部认真看着墙上的先辈介绍。
这里原是番禺学宫大成门,后间隔为农讲所的教务部、值星室、庶务部。教务部负责管理和组织教学工作。
这里原是庶务部,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和学员生活福利,并配备一名医生为学员治病。
这间屋子是军事训练部,当时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由总队长1人、队长2人、区队长6人组成。
这里是农讲所图书室。课余时间,学员们常在这里阅读革命书刊。
这里原是番禺学宫崇圣殿的回廊,后被改为农讲所学员宿舍,上下两层简易的木床,还有若干长枪整齐地摆放在那里,这些都是当时学员训练用过的。学员过着俭朴、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事化生活。床上用品由农讲所统一发给。
时光流转,农讲所的历史点滴无不在劝勉当代青年,要追寻农讲所革命先辈足迹,继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承担时代使命,勇做时代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